读书成就了我
1
不少朋友都问我:“庄老师,你现在这么厉害,你的父母肯定也特别有文化吧,你们家是不是书香世家呀?”
完全不是。
我爸和我妈,一个小学四年级文化,一个小学六年级文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俩先后下岗,当时的我们家统共就一间房,全部面积加起来不过二三十平方米,一家人挤在里面,生活很是清贫,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唯一的集体活动就是读书。
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是我们的家庭读书时间——大家随便读,没什么限制,我记得那时候我妈最爱看的是《知音》,我爸最爱看的是《故事会》。
七岁那年,我读的第一套书叫《二十四史》,当然是儿童版本,从此便让我对历史萌生了巨大的情感。
那套书是妈妈给我买的,当时她带我去逛新华书店,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我完全无视那些童话、神话之类的小孩书,唯独想看这套“大部头”。
我妈叹口气,对我说:“儿子啊,我看还是算了吧,你太小了,里面很多字都不认识,根本不可能看得懂。”
妈妈说的当然没有错,但我就是很想看。
我妈又叹了口气,然后花了半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下来。
回家后翻开,果然有很多字不认识,认识的那些字连成句子后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但这完全没问题,因为我们小时候人手一册《新华字典》,那时候的我已经掌握了好几种查字典的方法,而且我特别喜欢查字典。
所以从那天以后,每晚的家庭读书时间,我爸爸依然笑眯眯地看着《故事会》,我妈妈仍旧悲戚戚地看着《知音》,我就坐在他们身边,顶着个大脑袋,眼睛瞪得滚圆,一边翻看着《二十四史》,一边不停查字典,忙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这个画面,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无比温馨。
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地边查边记,一句话一句话地连起来读,虽然很辛苦,但又乐在其中。最后我足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把那套少儿版《二十四史》读完了,关键,我觉得我还读懂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我的眼前突然打开了一扇门,门里金光闪闪,然后我毫不犹豫地走进这扇门,昂首阔步地走上了读书这条金光大道。
2
整个小学阶段,我已经看了很多书,各种各样的书。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特别烦我,因为无论他问什么问题,我都能立即回答出来,让他很没有成就感。
更讨厌的是,每次我不但回答得又快又好,而且还特别喜欢举着手,冲到讲台上,站在他身边,一脸得意地对着满屋子的同学高声作答。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我,情商真是太低了,我光看到同学们的叫好喝彩,却忽略了班主任在一旁吹胡子瞪眼睛。
要是那时候就有人告诉我,读书一定要进行思辨性阅读,我一定不会那样单纯,哈哈!
后来,班主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他突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庄重啊,我看你下学期还是别上四年级了,直接去读五年级好了。”
我看着班主任一脸严肃的样子,不像开玩笑。
于是我也就很认真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班主任特别开心,依依不舍地说我真是个好孩子。
我说看您那么喜欢我,要不我还是不跳级好了。
班主任一下子急了,脱口而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庄重,你一定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就这样,班主任终于成功地把我“赶走”,去“祸害”其他班级了。
那年暑假,我自学了四、五年级的学习内容,然后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又考了年级第一。
可惜后来没有老师再让我跳级,否则只要他们敢说,我就真敢做。
3
从小学,到初中,书籍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在书籍的滋养下,我一路野蛮生长,很快来到了17岁那年的高考。
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别的同学都很紧张,我却没什么感觉,觉得和平时考试也没什么不一样。
记得考历史那天,我和同学一直在考试学校附近的台球房打台球,离开考时间只剩下10分钟了,其他考生们已经开始纷纷进入考场了,但是我们最后一局还没打完。
同学问我该怎么办。
我认真考虑了下,觉得还是先把眼前这局打完更重要,我那同学也想了下,然后觉得我的考虑非常周到。
后来等我们冲进考场的时候,考试铃声正好响起,真是两不耽误,特别好。
监考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一点儿期待都没有,我知道不管这一年的历史高考出什么样的题目,我肯定都在140分以上——因为中学阶段所有的历史知识都已经在我心中,我如数家珍,随便考。
最后我的高考历史果然考得特别好,至于高考总分,更是足足超过当年北京大学在我们省的最低录取线27分。
现在说这些,我还真不是在“凡尔赛”,我只是想说,这个结果的起点不是其他,正是7岁那年我开始读书,以及此后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我想这就叫水到渠成。
所以我一直都很反对家长们为了孩子考试去突击补课,你想想,孩子都上初三、高三了,都要中高考了,临时再上个补习班,能有多大用?你平时多读几本书,什么都有了。
这些真的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4
读书提升了我的学习成绩,我的很多爱好和特长,也都和读书息息相关。
其中受其影响最大的就是辩论。
199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国际大专辩论赛,万人空巷,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其中就包括远在云南,小小的我。
看着蒋昌健等四位复旦大学辩手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模样,我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舌战群雄,为国争光。
当时我们家激动的不光我,还有我妈,她激动得连《知音》都顾不上看了,一边在电视机前为辩手们大声叫好,一边习惯性“数落”起我来:“庄重啊庄重,你看看人家多厉害,你怎么就不行呢?”
根据多年的斗争经验,我才懒得和她争辩呢,只是坚定地告诉她:“妈,我也一定可以做到。”
那一年,我12岁。
因为读书,12岁的我已经知道,说一句承诺很容易,但要把承诺兑现,很难很难。
此后10年,我为了兑现这个承诺,不断努力着。
具体动作包括大量看书,也包括去听很多大师和前辈们的演讲,光看光听还不行,还得练习,为了不吵到爸爸妈妈,我就把自己锁在厕所里,对着马桶,开始成百上千次的模仿。
除了大量看书和反复练习外,那10年里,无论社会上发生什么大小事件,我都会对着墙壁发表评论,输出我的观点,表达我的情绪,墙壁坚硬且沉默,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对方辩友。
久而久之,我养成了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走在路上喜欢自言自语,兴奋之际更是会对着大街指指点点、慷慨陈词——导致每一个从我身边经过的人,都对我投来了同情的目光。
他们觉得这孩子真是太可怜了,这么小就精神不正常。
后来,等考上大学后,我离梦想更近了一步。经过一番严格选拔,我终于可以代表我的母校中山大学出战2002年的央视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备战期间,我和队友们被教练关在一个小黑屋子里面,我以为又要让我们对着墙壁“指手画脚”,这个我熟啊,结果教练根本不让我们练习演讲,也不搞什么分组辩论,而是每天进来丢一本书,让我们快速看完,然后写读书笔记。
没错,我们明明参加的是辩论赛,做的练习却是看书和写作,我们每天都要读完一本书,然后写下至少五千字的读书笔记。
就这样,我们封闭集训了四个月,所有专业课都停了,每天就是读书、写作,一共读了108本书,包括《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美术史》《中国文学》《科学哲学》《技术学》《伦理学》等在内的各种书籍……反正大家当时能说出来的经典书目,我们几乎全都看过,然后每个人写了至少50万字的读书笔记。
不得不说,那段封闭集训非常“残酷”,却也效果显著,最后夸张到什么程度?就是等我们从小黑屋出来后,去新华书店想再买些书看看,结果抬头望去,感觉所有的书都读过,哪怕实际上并没有真看过,但一眼望过去差不多就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观点有哪些,精华在哪里,真的是一眼便知,就到了这种程度。
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读写训练,我终于领悟:辩论,并不只是口才好不好的问题,口才只是辅助,核心价值还是在于你传达的内容准不准确、独不独特、高不高明,而要想做到这几点,根本方法还是要多读书。
还是那句话,你书读多了,什么都有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就这样,我憧憬了十年,也努力了十年,终于在2002年,和队友一起荣获当年的CCTV全国大学专业辩论赛的冠军。
这还只是开始。
次年,在北京,队友们更是代表中国大陆所有高校,战胜了中国台湾地区的世新大学,捧回了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世界冠军奖杯。
梦想终于成真。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一个孩子,付出了十年努力,向母亲证明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不是其他,正是读书。
记得获奖后,我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我拿到全国冠军啦,我梦想成真啦!
妈妈也特别开心。只不过她开心的点并不只是我做到了,而是她也做到了,她用一种一切尽在把握的口吻对我说:“儿子啊,当年我就说你肯定行的,你看看,妈没有骗你吧!”
好吧,说来说去,还是我妈更厉害,那么多年的《知音》真是没白看。
前段时间,我们当年辩论队的八个人又聚了一次,我发现虽然大家今天做的行业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我想这就是大量读书给予一个人的底层思维,从而让我们对自己、对世界、对生活的诸多看法和理解都会变得与众不同。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5
读书不光在一些具体的事上对我帮助巨大,我生命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因为读书而产生了非常积极正向的影响,从而让我在人生每一个关键节点上的决策,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至少是该干啥的时候就干啥,没有折腾,也从不后悔。
比如29岁时,我觉得自己该结婚啦,于是很快就结了婚;30岁时,觉得是时候要孩子啦,于是就有了孩子;我在新东方兢兢业业工作了11年,从校长一路做到了集团副总裁、总裁助理,考虑到总裁身体特别健康(哈哈,俞老师对不起),短时间内我也没有再晋升机会了,于是就毅然辞职创业,然后参与做出了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算是实现了人生的财富自由。
这些外人看来非常正确,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举动,都是读书帮我做出的选择。
现在,在读书的继续指引下,我的人生并没有就此停步,我又做起了读书会,每个星期陪伴好几万名孩子一起读书,我乐在其中,投入了我全部的激情和精力,也收获了来自家长和孩子们最真诚的祝福和赞美。
未来当然还会有诸多挑战,其中一些肯定很大很难,但我一点儿都不焦虑,因为我知道我的身边有书,只要有书相伴,我就不会孤独,更不会害怕,在书籍的指引下,我会一直脚踏实地走我认为应该走的路,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
也正因为读书成就了我,所以我现在非常希望孩子们也能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然后坚持读书,并和我一样从书中获益,享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