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穿裙子的萨姆纳”
鉴于萨姆纳曾发誓绝不再婚,可以说没有人比莎莉更惊讶于萨姆纳与宝拉的闪婚了。但如果这能让父亲开心,她也就听之任之了,哪怕宝拉比自己还小八岁。
萨姆纳的两个孩子最初都走上了独立的职业道路,远离家族的连锁院线,以及让父亲的胃口不断增大的媒体和娱乐收购事业。两人都和父亲一样拿到了法学学位:布伦特在1976年拿到了雪城大学的法学学位,此前他追随父亲的脚步,在哈佛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1978年,莎莉在波士顿大学拿到了法学学位,此前她毕业于塔夫茨大学。布伦特后来成了波士顿的一名检察官;莎莉则加入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企业、信托与财产以及刑法方面的工作,直到她在1987年生下第三个孩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彻底脱离父亲的帝国,因为根据父母离婚时达成的信托协议,两人各拥有全美娱乐公司六分之一的股份。[1]此外,莎莉的丈夫伊拉·A.科夫在1980年和她结婚后就加入了全美娱乐公司,他既是律师,也是一名犹太教正统派的拉比,承袭自哈西德派犹太人【14】的一个著名支系。[2]随着萨姆纳对维亚康姆集团的关注日渐增加,他觉得有家族成员参与全美娱乐公司的运营才能让他放心。科夫随后就被任命为该公司的总裁。
从各方的说法来看,科夫都是全美娱乐公司的一位功勋卓著的总裁。在他掌舵之下,该公司成功地首次向英国展开了国际扩张。他与暴躁的萨姆纳不同,萨姆纳会骂人,在会议上对员工大喊大叫,反复地解雇他们(他的态度只有到第二天才会软化),科夫则是一个冷静而公正的人。但及至20世纪80年代末,他那“高贵”的犹太血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他越来越投身于宗教,对电影票房和租赁生意的兴趣日渐减弱。他留起了胡子,穿上了黑衣,开始以伊扎克·亚哈龙·科夫自居,不再用伊拉这个名字。科夫和莎莉于1992年离婚,同年,他收购了周刊《犹太倡导者》,并成为其出版人。[4]尽管如此,萨姆纳还是表示女儿的离婚并没有影响他与科夫的亲密关系,毕竟科夫仍是他的外孙和外孙女的父亲。萨姆纳劝科夫留在全美娱乐公司,改任职权更有限的角色,所以科夫虽于1994年辞去了总裁一职,但在2009年之前都一直是该公司的顾问。
萨姆纳时不时地劝说子女全职参与家族生意,暗示他们有一天可以接替他担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布伦特最终同意了,于1992年加入了全美娱乐公司董事会,但莎莉与之保持距离的心似乎更加坚决。[5]虽然离开了律师事务所,专注于自己人丁渐旺的家庭,但她还是攻读了一个社工专业的硕士学位,期待着职业上的转变。[6]
但离婚后,莎莉突然成了单身母亲,她至少需要一份兼职工作来养家。这时萨姆纳介入了,他说她可以一周在全美娱乐公司工作两天。他还给她提供了维亚康姆集团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董事会席位。[7]她拒绝了,但他一再坚持,用莎莉的话说,他是在“逼着”她加入。1994年,莎莉终于屈服,加入了董事会,并担任了全美娱乐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企业战略。她令公司在核心市场进一步扩张,[8]同时助力公司进军俄罗斯和南美的新市场,并通过升级影院和引入美食、精酿鸡尾酒、代客停车等奢侈体验来应对互联网上日益增长的家庭娱乐的挑战。这是一场激进的变革,因为影院行业几十年来的重点都是尽可能快速而高效地让观众进出。莎莉却希望他们在影院里停留更长时间,然后花掉更多的钱。
莎莉坚信变革不可避免,所以最好抢先一步。她对现状也并无依恋,这或许是因为她的父亲从未让她对现状感到舒服过。
萨姆纳似乎很高兴。在2002年《福布斯》的一次采访中,他夸夸其谈地表示,“在娱乐业还没人能像莎莉那样迅速崛起”。他甚至拿她和自己作对比:“这就叫有其父必有其女,她没有什么大的弱点。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商人。”[9]
萨姆纳没有提起布伦特。那年早些时候,萨姆纳曾试图回购布伦特和莎莉在全美娱乐公司的股份,这一举动也是想在与菲丽丝离婚后维持自己的控制权。为了获得莎莉的支持,他抛出了让她在自己的公司掌握更大职权的橄榄枝,甚至承诺要指定她为自己的继承人。莎莉大体上同意了,但布伦特不愿出售自己的股份,而且在父母离婚时选择了站在母亲一边。[10]尽管布伦特仍是维亚康姆集团和全美娱乐公司的董事,但他在这两家公司的职权都在被不断削弱。布伦特始终认为父亲从未原谅他,并以排挤的方式来报复他。[11]
在2002年的离婚协议中,被指定为萨姆纳继承人的是莎莉,而不是布伦特。一年后,萨姆纳就解除了布伦特在维亚康姆集团的董事职务,还扬言要把他赶出全美娱乐公司的董事会。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维亚康姆集团的一次董事会议,布伦特在会上介绍了他对维亚康姆集团的付费有线电视网“娱乐时间”的规划。萨姆纳爆出了一连串脏话和批评,对布伦特大加贬斥,而莎莉和其他董事只能以一种惊骇的沉默注视着这一切。布伦特走出了会议室,再也没有回来。他们一家人搬到了科罗拉多州的一个面积约为253万平方米的大牧场。[12]尽管如此,全美娱乐公司每年仍要支付他100多万美元。(他需要这笔薪资,因为他在该公司的少数股权是非流动性的,而且没有股息。)
但这并不意味着莎莉的地位有多么稳固。拥有了萨姆纳法定继承人的新身份后,莎莉开始更公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自称可以代表维亚康姆集团与外界接触。这点燃了萨姆纳的怒火,他痛骂女儿狂妄自大,维亚康姆集团的管理层也曾多次目睹此类情形。尽管她有可能接替他担任董事长,但萨姆纳宣称,他不会把另一个职位——首席执行官——以及相应的实权交给她。萨姆纳的离婚协议签订两年后,《纽约时报》记者劳拉·里奇曾问他有没有指定莎莉来接任首席执行官的打算。[13]
“绝对、肯定、始终不变地:没有、没有、没有。”萨姆纳答道,“她不会在公司担任高管或运营职务。我已经说过了,我是认真的,让她跟实际的管理人员互动,以尽可能地熟悉和了解公司,这对维亚康姆来说是最好的,因为我希望有朝一日,在遥远的将来,我离开之后,她能成为控股股东,但不会担任高管。”
就莎莉而言,她对这种没有实权的头衔并无兴趣。在萨姆纳对《纽约时报》发表了那番评论后,他就给她提供了一个副董事长的头衔,此举显然是把她定位成了他的法定继承人。“继任计划是必须要有的。”他强调。
但莎莉回绝了父亲的提议,说她在纽约花了太多时间,和孩子们分别太久。她虽欣然接受了自己不断加重的管理职责,但没有在家给孩子们做一顿家常饭,这还是让她感到内疚——就像很多既有孩子又有事业的女性一样,她的这种矛盾也从未得到彻底解决。
萨姆纳对这些话很不耐烦,他愤怒地提高了嗓门:“这样的话,我会把你踢出董事会。”
“行,把我踢出去吧。”她答道。
她怀疑他是在虚张声势,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因为他并不想真的赶走她。
2005年,萨姆纳告诉《洛杉矶时报》:“公司的控制权很可能会交给莎莉。”[14]一年后,布伦特出人意料地发起了一场诉讼,意在解散全美娱乐公司,借此兑现他持有的六分之一股份的价值,他当时估算这些股份的价值约为13亿美元。萨姆纳被这起诉讼惹恼了——维亚康姆集团的同僚们从未见他如此愤怒。布伦特坚称父亲褫夺了他的所有实质性职权;他在全美娱乐公司的董事职位只是个“名头”;他的父亲和妹妹什么消息都不告诉他。不用说,萨姆纳绝不会允许他毕生创建的帝国就此解体。他在法庭上与儿子展开了激斗,几次要求驳回诉讼的努力无果后,他同意以2.4亿美元收购布伦特所持的股份——无论按什么标准衡量,这都是一笔巨款,但也只是该股份价值的一小部分。萨姆纳与儿子之间的裂痕似乎已无法修复。布伦特发誓再也不会和他父亲说话。
这一和解协议中的条款让萨姆纳在全美娱乐公司的股份从约三分之二增持到了约80%,余下的20%留给了莎莉。
在莎莉1994年加入全美娱乐公司时,该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的管理工作都是只有男人才能干的(整个娱乐业就更不必说),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和她父亲一样比她年长一辈。有次她陪父亲去维亚康姆集团的办公楼,当时满头银发的总裁梅尔·卡尔马津调侃地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带女儿上班日?”[15]卡尔马津轻蔑地称她是“穿裙子的萨姆纳”,[16]这个绰号在公司里深入人心且广为流传。莎莉对此一清二楚,所以也曾步步为营。跟人会面时,她会特意表现出倾听的样子。这使得她习惯于间或问个问题,然后再提些建议。
虽然莎莉是萨姆纳的女儿,还被指定为董事长的接班人,但萨姆纳对她的想法不仅常常是不屑一顾,而且还会在会议上直接贬低她。但在对女儿发过脾气后,他也会打电话给全美娱乐公司的高管塔德·扬科夫斯基,此人几十年前曾是萨姆纳在波士顿大学的助教,毕业后就一直为萨姆纳工作。“莎莉还好吗?”萨姆纳会问,然后就叮嘱扬科夫斯基“照顾好她”。
萨姆纳可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莎莉,对于作为高管的女儿,他对她的要求和对其他下属的要求一样严格,甚或更高。只要涉及生意,萨姆纳就常把她视为对手,又一个要击败的对手。有一年父亲节,莎莉在网球场上赢了他(由于手部受过伤,萨姆纳把球拍绑在了右臂上),他不愿祝贺她。“我赢了,你不高兴吗?”她问。
“不高兴。”他答道。
还有一次,他们在公务机上打牌,一个点数就是一分钱。随行的道曼也加入了这场牌局。萨姆纳输了之后就改规则,这样他就赢了。莎莉拒不买账——但道曼付了。在某种程度上,莎莉意识到她和父亲之间有一个根本区别:他总是必须赢,而她只是不想输。
萨姆纳对待其他高管的方式与对待他女儿的方式几乎一样,连扬科夫斯基也不例外。有时他甚至会炒掉他们,第二天又装作若无其事。
然而萨姆纳有时也会过为已甚。2004年,他口述了一份计划发给维亚康姆集团各董事的备忘录,文中大批卡尔马津的表现和智商,措辞相当尖刻。一名秘书打出这份脏话连篇的公文后,误将其发给了卡尔马津。卡尔马津怒不可遏地冲进萨姆纳的办公室,手上激动地挥舞着复印件,说他不会容忍被这样对待。卡尔马津随即离职,萨姆纳让音乐电视网的负责人汤姆·弗雷斯顿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掌门人莱斯利·穆恩维斯以联席总裁的身份顶替了卡尔马津,并让这两人展开竞争,以决定由谁来接手萨姆纳的首席执行官一职。
就在萨姆纳指定莎莉继任董事长一职的同年,他提议将维亚康姆集团拆分成两家上市公司:[17]维亚康姆集团将保有派拉蒙影业和有线电视频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保留广播网和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维亚康姆集团的股价在那一年下跌了18%,[18]尽管如此,该公司仍向萨姆纳和另两名高管支付了1.6亿美元,这导致股东们发起了一场诉讼,要求他们退还这笔款项,并修改维亚康姆集团的薪酬政策。按萨姆纳的推断,公司拆分后,快速增长的有线电视和娱乐资产的价值就不会再受到增长较慢的广播和出版业务的拖累。
这还解决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即一旦萨姆纳离世,谁将被任命为维亚康姆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萨姆纳想让弗雷斯顿和穆恩维斯都留在公司,但两人都不甘居于对方之下。那么拆分以后,两人就都有权担任首席执行官了。
另一个问题是投票的控制权。长期以来,萨姆纳一直不满所谓的“雷德斯通减价”的存在——由于萨姆纳掌控的全美娱乐公司在维亚康姆集团的股份拥有投票权,而普通股东的股份没有投票权,所以拥有投票权的股份的股价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两家公司的章程都会明确规定其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即未受萨姆纳雇用或与他无关的董事——将占多数。[19]萨姆纳很清楚这不过是粉饰门面而已。他依然可以撤换任何违逆他的董事,无论其“独立”与否。
莎莉坚决反对拆分公司。她认为无法在两名竞争最高职位的人之间做出选择并不足以成为理由。维亚康姆集团是一家垂直的综合娱乐公司:它的工作室制作内容,出售给它旗下的有线电视和广播公司。而其竞争对手,如迪士尼和福克斯,都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而且更大的体量能让维亚康姆更有底气与有线电视分销商讨价还价。媒体公司可以绕开有线电视运营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这一构想最近也日渐彰显出吸引力。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未来图景中,规模将至关重要。
在重大问题上,萨姆纳从未对意见相左的高管表现出多大的宽容,但他不能真的解雇自己的女儿。萨姆纳做过劝说女儿支持分拆的努力,但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告诉她,无论如何他都会这么做。
她说他这么做是错的,但她会支持他。萨姆纳想让她担任分拆后的两家公司的副董事长,但她对没有任何职权的头衔依然毫无兴趣。维亚康姆集团的资深董事、她父亲的密友弗雷德里克·萨勒诺向她保证,她可以参与组建新的董事会,她这才最终同意。
在公司分拆后,作为股东诉讼和解协议的一部分,他们同意任命七名新董事,其中四名进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会,三名进入维亚康姆集团。这些新董事中有三名是女性——这是除莎莉本人外首批进入董事会的女性。萨拉·李集团的前高管茱蒂丝·A.斯普雷泽被任命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20]
萨姆纳发布了新闻稿,承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维亚康姆集团的高管薪酬将与各公司的业绩联系得更加紧密,并声称这是他长期以来的信念。[21]但新董事的加入对这些公司的实际运营模式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萨姆纳只倚重少数几个亲信,希望其他董事都能支持他们的决定。不到一年,斯普雷泽就和穆恩维斯发生了冲突,穆恩维斯认为她没有“团队精神”。她和另外两名女董事辞去了职务,还跟莎莉说她们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没能发挥作用。她们觉得自己是被逼走的。
这几人离开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重新任命了五名董事,全员男性,都是由萨姆纳一手挑选而出。[22]
维亚康姆集团虽被拆分,但若论及公司治理,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改变。
——
莎莉和萨姆纳在维亚康姆集团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以及她固执己见、不愿听劝的态度仍然是萨姆纳眼中的一根钉。2006年10月,在与迪士尼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一同参加的一档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访谈节目中,萨姆纳直截了当地表示他无意任命莎莉为首席执行官。[23]“你想把你的东西送给家人,那你请便。”他说。在谈到他当时的妻子宝拉时,他补充道:“这些日子里,我老婆比我女儿更亲近我。”
他还表示他不同意莎莉那种依靠投资升级来重振全美娱乐公司影院业务的战略。莎莉曾主导一场耗资不菲的所谓高起坡【15】变革,这种高起坡布局很快就成了业内常态。
在萨姆纳对中途岛游戏公司的投资越来越大一事上,父女俩再次发生了冲突。作为离婚协议的一部分,萨姆纳曾把他在这家电子游戏公司持有的股份赠予菲丽丝。那次离婚后,尽管该公司未能再现《真人快打》的成功,股价也在下跌,萨姆纳还是持续购入了更多的中途岛公司股份。及至2007年,萨姆纳和全美娱乐公司已经拥有中途岛公司近90%的股份,其股价却从2005年的每股23美元跌到了5美元以下。除了1994年维亚康姆集团收购百视达公司的那场灾难性交易外,这可能就是萨姆纳做过的最糟糕的投资决策。
2005年,萨姆纳将3300万股中途岛公司股票转让给全美娱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借此让全美娱乐公司获得了花旗银行的4.25亿美元个人贷款,萨姆纳拿走了这笔钱。[24]这显然只有利于萨姆纳个人,而非全美娱乐公司的其他股东,即持有20%股份的莎莉。萨姆纳向她承诺,这种情况下不为例,且全美娱乐公司对中途岛公司的任何进一步投资都将由她唯一决定。[25]
但两年后,萨姆纳就公然无视了他们的协定。他不顾莎莉的激烈反对,又转让了1240万股中途岛公司的股票,将其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全美娱乐公司的子公司。在董事会投票中,莎莉的父亲、道曼和全美娱乐公司的其他董事击败了她,这再次证明了她那20%的股份并没有赋予她任何实权。[26]
萨姆纳利用其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将莎莉选为中途岛公司的董事长时,她再一次被激怒了,这也是个没有丝毫权力的职位。虽然她明面上掌管着这家举步维艰的公司,但实际上什么事情都无权插手。
不过,与她违逆父命时父亲的暴怒相比,莎莉的愤怒只能算是不疼不痒。萨姆纳会跟维亚康姆的高管、董事——几乎所有会听他讲话的人贬低他的女儿。他还会给她一连发出很多带有污言秽语的电子邮件和传真,同时抄送给维亚康姆集团的高管,甚至还多次以“婊”字头称呼她,这还是流传于公司内部的委婉说法。为萨姆纳工作多年的律师和亲信乔治·阿布拉姆斯以及那些收到抄送函的人都恳请他不要再说这种伤人的话,结果萨姆纳大发雷霆,还坚称他的女儿他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地产商唐纳德·J.特朗普也加入了这场父女纠葛。他给萨姆纳写了一封信,说他应该听听女儿的话。在新英格兰爱国者队【16】的一场比赛中,特朗普曾与莎莉共用一个包厢,莎莉显然给特朗普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特朗普之后问了些影院生意上的问题,莎莉便带着特朗普和他女儿伊万卡参观了全美娱乐公司新建的一家豪华影院。在全美娱乐公司董事会坚定支持萨姆纳的情况下,特朗普是为数不多的愿意为莎莉挺身而出的人之一——这份情义她永难忘怀。
结果最终证实莎莉是对的,但萨姆纳或其他任何一名董事都没有承认这一点。萨姆纳投入中途岛公司的巨资最后几乎是血本无归。莎莉辞去了董事长一职,全美娱乐公司以象征性的10万美元抛售了所持的全部股份,中途岛公司随即很快便宣布破产。[27]
萨姆纳曾决定以自己的名义给几家医院捐赠1.05亿美元,莎莉则依旧对父亲把全美娱乐公司当成他的私人零钱罐感到恼火,她反对用全美娱乐公司的资产来给这些慈善捐赠买单。
当莎莉建议萨姆纳出售一些他个人名下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维亚康姆集团的股份作为捐资时,他勃然大怒。他坚称自己永远不会出售这些股份,哪怕这会让全美娱乐公司破产。
再不然,莎莉认为这些捐赠至少也应该以出资公司——全美娱乐公司——的名义捐出,而不是被标榜为萨姆纳的个人捐赠。[28]
没人听她的。全美娱乐公司董事会议对这一问题的投票结果是4:1。她的父亲和永远忠于父亲的道曼都支持这笔捐赠,莎莉是唯一的异议者。
这可能也是萨姆纳忍耐的极限了。当年4月,莎莉被纽约大都会区的美国劳军联合组织【17】授予年度最佳女性的荣誉时,她的父亲没有参加典礼(他说这和他的日程有冲突)。[29]父女两人不再交谈或见面,只通过传真或律师交流。[30]
两人的纠葛威胁到了莎莉作为萨姆纳指定的董事长继任者的地位。2007年,萨姆纳在写给信托受托人的一封信中直言:“莎莉不具备担任董事长所需的商业判断力和才能。”[31]他在7月份写给《福布斯》的一封信中更是公开表达了自己对莎莉的轻蔑:“我女儿说什么良好治理都没用,她显然忘了良好治理的首要前提,那就是维亚康姆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应该选择我指定的继承人。”[32]在萨姆纳看来,良好治理显然不包括让这些董事进行任何独立判断。“就算她坚持想办法接替我,董事会也无疑会照我说的做,”萨姆纳接着说道,“他们从没违背过我的意愿。”[33]
他还给了子女们最后一记耳光,宣称“有一点必须记住,我孩子的股份是我给的(尽管是莎莉的祖父创立了这份信托,而不是萨姆纳)”,而且“是我在两家公司董事会的协助下创建了这些伟大的传媒公司,他们(子女)基本上或者根本就没有贡献”。[34]
莎莉在杂志上看到这封信时崩溃大哭。她一生都在努力赢得父亲的尊重,但获得的回报竟是公开的羞辱。
道曼很快联系了她,商量要她退出家族企业一事,或者至少说服她接受一个权责大幅缩减的职位。莎莉没法跟他对话。她坚信是道曼精心策划了这场在《福布斯》上发起的攻击,因为若是没有经过道曼的审查和批准,这样一封登上全国性刊物的信是绝不会发布的。萨姆纳虽以好斗著称,但并不喜欢和女儿发生冲突,更不用说公开冲突了。一和道曼见面接触,萨莉就感到他几乎抑制不住自己的开心,毕竟他的这个主要的竞争对手有望除去了。
道曼始终坚称自己与这封信无关,他和其他人一样对此感到意外。萨姆纳让助手直接把这封信打出来并传真给了《福布斯》,绕过了公关负责人卡尔·福尔塔以及道曼。
莎莉同意出售自己的股份,但开价16亿美元,这个要价是把整个公司的估值算作了80亿美元。道曼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即让她获得全国连锁影院的所有权。
2008年10月,他们还远远谈不上达成协议,但当时恰逢雷曼兄弟倒闭,金融危机由此爆发,维亚康姆集团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股价也随之暴跌。由于必须偿还16亿美元的银行债务,全美娱乐公司已濒临破产。它被迫出售了价值10亿美元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维亚康姆集团的股份,以及很大一部分连锁影院,包括莎莉在洛杉矶建的那座豪华影院。[35]
据《福布斯》估计,萨姆纳的净资产已从2008年的68亿美元暴跌至2009年的10亿美元——这几乎让他无法入选该杂志的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36]买断莎莉股份的谈判中止了。莎莉全身心地投入到偿债和重新协商贷款事宜的工作中。她还利用了萨姆纳突然暴露的财务上的脆弱,证明了她可以像父亲一样手腕强悍。她让自己的律师起草了一份长达80页的诉状,细数萨姆纳在中途岛公司的败局中进行的自我交易,并扬言要在第二天提起诉讼。[37]
维亚康姆集团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员工都很清楚,这对父女的关系日渐紧张。他们曾开玩笑说,这两个雷德斯通家的人给对方的圣诞节礼物都是传票。
萨姆纳不得不做出让步,以避免莎莉提出控告:莎莉得以保留她20%的股份,并获得全美娱乐公司的终身雇佣合同,这确保了她在可预见的将来仍能留在这家公司。她将继续担任董事,保留总裁的头衔,不过这大体上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她放弃了对这家连锁院线的所有日常管理权。另外,她还获得了俄罗斯院线的完全所有权(后来以1.9亿美元的价格售出),以及500万美元,用于启动她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38]
这对父女进入了暂时的休战期。莎莉从未与父亲就《福布斯》上刊登的那封信谈过,也没有跟他说过这封信对她的伤害有多大。
附注
[1]Complaint at 3,Brent D.Redstone v.National Amusements Inc.(Circuit Court of Maryland for Baltimore City)(Case No.24-C-06-0014-93).
[2]Mark Jurkowitz,“Transformed by Tradition,”Boston Globe,April 1,1999.
[3]Jurkowitz,“Transformed by Tradition.”
[4]Jurkowitz,“Transformed by Tradition.”
[5]Complaint at 1,Brent D.Redstone v.National Amusements.
[6]Dawn Chmielewski,“The Real-Life ‘Succession,’”Forbes,October 31,2019.
[7]Chmielewski,“The Real-Life ‘Succession.’”
[8]Richard Verrier,Ben Fritz,and Sergei Loiko,“From Russia(and Brazil and China)with Love,”Los Angeles Times,July 4,2011.
[9]Dyan Machan,“Redstone Rising,”Forbes,May 13,2002.
[10]Geraldine Fabrikant,“Inside a Media Mogul's Closet,a Son Sees Dirty Laundry,”New York Times,February 15,2006.
[11]Complaint at 6-9,Brent D.Redstone v.National Amusements.
[12]Luke O'Brien,“Trouble in the House of Redstone,”Boston,November 23,2009.
[13]Laura Rich,“A Succession Plan.Well,Almost,”New York Times,June 20,2004.
[14]Sallie Hofmeister,“Viacom OKs Plan to Split,but One Man Will Still Run the Show,”Los Angeles Times,June 15,2005.
[15]Robert Lenzner and Devon Pendleton,“Family Feud,”Forbes,November 12,2007.
[16]Keach Hagey,The King of Content:Sumner Redstone's Battle for Viacom,CBS,and Everlasting Control of His Media Empire(New York:Harper Business,2018).
[17]John M.Higgins,“ViaSlow vs.ViaGrow:Sumner Redstone Fine-Tunes His Plan to Split Viacom,”Broadcasting&Cable,May 9,2005.
[18]Matthew Karnitschnig,“Viacom Lawsuit on Executive Pay Can Go Forward,”Wall Street Journal,June 30,2006.
[19]Motion for a 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 at 9,CBS Corp.et al.v.National Amusements Inc.et al.(In the Court of Chancery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Civil Action No.2018-0342-AGB).
[20]“Viacom Inc.Names Independent Directors to the Boards of Post-separation Companies,”PR Newswire,November 22,2005.
[21]Geraldine Fabrikant,“Redstone Takes a Cut in His Salary,”New York Times,September 26,2006.
[22]Tim Arango,“New Crack in the House of Redstone,”CNN Money,July 19,2007.
[23]Geraldine Fabrikant,“Family Laundry Redux,”New York Times,November 21,2006.
[24]Sumner M.Redstone,Schedule 13D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Midway Games,December 28,2005.
[25]Sumner M.Redstone,Schedule 13D.
[26]Tim Arango,“A New Flashpoint for Dueling Redstones,”CNN Money/Forbes,August 1,2007.
[27]Wailin Wong,“Midway Games Faces Default,”Chicago Tribune,December 6,2008.
[28]Tim Arango,“Redstone and Daughter Said to Clash on Debt Plan,”CNN.com/Forbes,December 19,2008.
[29]Luke O'Brien,“Trouble in the House of Redstone,”Boston,November 23,2009.
[30]Martin Peers,Matthew Karnitschnig,and Melissa Marr,“Shaken from the Family Tree:Sumner Redstone Looks to Oust Daughter and Heir-Apparent Shari from Viacom Empire,”Globe and Mail(Toronto),July 20,2007.
[31]First Amended Complaint at 29,Manuela Herzer v.Shari Redstone and Tyler Korff(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Central District of California)(Case No.2:17-cv-07545-PSG(KSx)).
[32]Robert Lenzner,“Redstone Blasts Daughter,”Forbes,July 20,2007.
[33]Lenzner and Pendleton,“Family Feud.”
[34]William Cohan,“It's the Story of a Person Who Was Mistreated by Her Father,”Vanity Fair,April 25,2018.
[35]Melissa Marr,“Market Turmoil Pressures Redstone,”Wall Street Journal,October 14,2008.
[36]Georg Szalai,“Billionaire Club Takes Beating,”Hollywood Reporter,March 12,2009.
[37]Hagey,King of Content,215.
[38]Hagey,King of Content,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