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9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李平安扫了一眼在场的人,继续说道:“穷就算了,最大的问题是,在大明当官,那就要做好随时掉脑袋的准备!”
李平安话音落地,朱标顿时忍不住问道:“李兄,这是否言过其实了?咱大明就算再怎么不济,当个官怎么还能把命当没了?”
李平安扯了扯嘴角,笑道:“怎么不能?大明当官那是低收益高风险,你知不知道大明每年被砍的官员有多少?”
朱标皱眉沉思了片刻之后,这才回道:“大约千余人吧。”
“那你又知道咱大明的官员总数是多少吗?这还是陛下心情好的年份,赶上哪边陛下心情不好,官员赴任的速度都不如陛下砍人的速度!”
“就这,你说谁愿意当大明的官?”
李平安再次说道。
“你这就是片面之言了,陛下杀的那些官员哪个不是该死?”
“要么就是贪赃枉法,要么就是徇私舞弊。”
“这种官员,难道不该杀吗?”
“难道就看着他们欺压百姓不成?”
这一次,朱元璋眉头一皱,瞬间反驳起来。
他承认自己杀的官员确实不少,但他也自认,被他杀的那些官员无一不是该杀之人。
每一个被他杀掉的官员,都触犯了大明律中的律法!
“你要这么说,倒是也没问题。”
“但屁股决定脑袋,你是三品官,又在京城就职,时不时的还能捞点油水,当然不觉得有问题。”
“可你想过那些在地方就职的官员吗?”
“最少三年看不见自己的家人,正常人谁受得了?”
“每天还一大堆政务要处理,人手又不足,不管是把家人接过来,还是请人帮忙,朝廷给的那点俸禄都是杯水车薪。”
“独自一人住在异乡,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换我也得贪!”
“根本原因,还是朝廷太小气了。”
李平安白了一眼朱元璋,不屑的回道。
这个时期可是洪武时期,现在当官的可不像明朝中后期,他们可没胆子去贪污受贿,所以朝廷给多少俸禄,那他们就是多少收入。
然而朝廷那点俸禄实在是太少了,这就导致压根就不够用。
最关键的还是朱元璋,他对贪官污吏实在是太狠了,大明律里面,凡贪污六十两以上,那就得砍头,没贪污到六十两,那也得流放!
洪武年间甚至能看见,明明上午还在大堂上审案,下午自己就变成跪在下面的犯人了这种奇葩情景。
到了洪武年后期的时候,朝廷的官员,十有八九基本都是戴罪之身了。
官员们甚至需要带着枷锁镣铐去处理政务,处理完了再回到牢里服刑。
历朝历代最奇葩的时刻出现了,甚至史书中还专门为这种官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词汇——戴罪官。
李平安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上手摊开,耸了耸肩。
“这大明的官你们喜欢你们当去吧,反正打死我也不当!”
朱元璋眉头一皱,忍不住问道:“你是不是说的太严重了点?至于吗?”
“还至于吗?”
“那我问你,我现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当个普通百姓不好吗?我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给自己没事找事去当什么狗屁官?”
“你把我推荐到朝廷,让陛下封我当官,我看你是纯粹居心不良!”
眼见他们还没明白自己的苦心,李平安不由得有些生气了。
“你小子能说会道,咱不跟你一般见识!”
“咱衙门里很多事还没处理,咱先走了1”
眼见自己无力反驳了,朱元璋直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此时的朱元璋,算是明白了。
再听李平安胡说八道下去,手底下这群人怕是都有造反的心思了,甚至就连自己都开始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
既然惹不起,咱躲还不行吗?
撤了!
撤了!
朱元璋转身就走了,像下定了某种决心。
皇帝都走了,其余人自然也没留下来的必要了,于是乎,一眨眼的时间,一大群人来的快,去的也快,院子里又只剩下了李平安一个人。
李平安懵逼片刻之后,猛地站起身来,朝着这群人的背影就喊了起来。
“赶紧回去让陛下把圣旨收回去!这个官我绝对不当!”
只不过,众人只当没听见。
朱元璋一路风风火火朝着宫里走去,越想越是生气。
本来自己还以为干了个明智的事情,结果放在李平安嘴里,竟然一无是处?
咱大明当官怎么就变成了这种情况?
“宋濂,你来说说,那小子说的属实吗?”
走出去一段距离后,朱元璋忽然停了下来,转过身去,看向身后的宋濂,皱眉问道。
“陛下,李平安所言虽有夸大成分,但倒也有些许的道理。”
“比如那吏部尚书吴琳,臣也曾听闻,若非下了朝,自己还种了几亩地,朝廷俸禄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宋濂不敢说自己,只好借着李平安的话,继续拿吏部尚书举例子了。
实际上,宋濂还算是好的,毕竟他本来就是前朝的官。
后来因为看不惯元朝鞑子横征暴敛才辞掉了官归隐,家里多少还是有点存货的。
再到后来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又请他出山。
虽然没啥实权的官职,但是头衔那是一个比一个响亮,所以倒也能勉强活的滋润,用不着去贪污。
但如今随着年纪越来越多,宋濂却不得不开始考虑,要把家人都接到应天来了。
不然哪天死了,都担心没人收尸。
这一来二去的,以前存的那点家底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
要知道,宋濂可是太子朱标的老师。
说是帝师也不为过,连帝师都过得这么惨,其余人可想而知。
“行了行了,朕知晓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
一路无言,回到宫中。
到了御书房之后,朱元璋当即让宦官去把吏部的官员档案取过来,皱眉看了起来。
这一看,朱元璋瞬间被吓到了。
没想到,在册的官员,几乎无一幸免,全都有罪在身!
难道那小子说的是真的?
咱给他们的俸禄不够用?
朝廷要提高俸禄才能解决问题?
可问题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