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肛门肿物脱出
肛门肿物脱出常见于痔、直肠脱垂、直肠息肉、肛乳头状瘤等肛肠疾病。对肛门肿物脱出患者,需要详细了解脱出的时间、特征、频率、脱出与排便的关系,脱出的肿块是否可以缩小或还纳回肛门内,是否需要手助还纳,还需要排除与疼痛、出血、黏液和瘙痒有关的情况。患者就诊时肛门肿物脱出可能已经不明显或无法脱出,这种情况可以要求患者用力或模拟排便动作,或者可以在马桶上或如厕进行检查。
1.内痔
肛门肿物脱出是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痔严重度分级的主要参考指标。脱出的痔可为单个、几个或呈环形,其间明显分界,单个形如杨梅,环形如梅花,色黄暗或紫红稍带光亮,触之柔软。内痔内脱垂可引起便后充盈感、便急或排便不尽感。如果内痔完全脱出,患者会感觉肛门外肿块,可有肛周潮湿感或污染内裤。如果脱出肛门外的痔不能还纳回肛门,则定义为Ⅳ期痔。如果不能还纳的痔组织由于嵌顿出现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障碍,则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称为嵌顿痔。如果出现组织坏死,则称为绞窄性痔。
2.直肠脱垂
直肠脱出肛门外是其主要症状,脱出的直肠呈圆锥形或圆柱状,外观表现为以直肠腔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黏膜环形沟,脱出的直肠可以还纳回肛门内。随着病情进展脱出肠壁增多,严重者不仅是在排便时脱出,在打喷嚏、咳嗽、劳累、久行、久站时也可脱出。如果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收缩乏力,则需要排便后用手辅助还纳入肛。由于长期反复脱出,可伴有直肠黏膜糜烂、水肿、出血、增生和分泌物增多,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患者可伴有大便失禁、排便困难或便秘、里急后重、尿频、尿失禁、便血、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3.直肠息肉
偶有直肠息肉经肛门脱出,多见于有蒂息肉或较大的无蒂息肉。息肉组织来自直肠黏膜,表面光滑,颜色鲜红,质软,活动度大,与肛管上皮或肛周皮肤有明显区别。有蒂息肉多呈纺锤形,其根部与直肠黏膜相连。无蒂息肉基底较宽,周围有直肠黏膜延续。
4.肛乳头瘤
来源于齿状线区域的有蒂的固定肿块有可能为肛乳头。通过肛门镜检查若发现肿物来源于齿状线且表面被覆皮肤即可确诊。脱出的肛乳头呈锥状或鼓槌状,表面粗糙,色灰白或淡黄色,质硬、韧,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