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章 密信到
“郭四,传旨孝陵卫以及金吾卫等上直亲军,各回军营,撤出太平门鼓楼等地各回驻地吧。”
“是,臣这就去传旨。”
处理完蓝玉家中男丁,还有蓝玉一系关键的第一批千余将士,朱元璋放松下来。
接下来就不需要亲军弹压京城了,于是命各卫回营。
朱元璋叫住了要转身传旨去的郭英。
“不急,各卫兵马晚回去一天也没事,咱问你,现在天牢是不是只剩下女眷和不满三岁的幼儿了?”
蓝玉这个心腹大患得到解决,朱元璋开始关心蓝府和一些勋贵的家眷。
眼看郭英点点头,表示天牢里确实没有了三岁以上的男丁。
“郭四,那你去看看太孙朱允炆现在在哪?问问他对剩下的蓝逆女眷和幼儿怎么看?”
朱元璋关心她们不是同情她们,而是知道她们已经没有威胁。
想用她们教一教朱允炆什么是杀鸡儆猴之后的恩威并施,也就是大兴株连之后如何善后安抚其余官员的心。
“是,臣这就去。”
郭英来到东宫,见到已经调整好心态的朱允炆。
朱允炆他刚刚送走黄子澄,在和吕氏聊天,眼下郭英来了,吕氏就进了偏室,屏风挡住了吕氏的身形。
“臣郭英,叩见太孙殿下。”
郭英先行大礼参拜,然后在朱允炆允许的情况下起身。
“太孙殿下,臣受陛下口谕,询问殿下,蓝逆已经伏诛,请问殿下对蓝家剩余一应女眷幼儿作何看法?”
朱允炆坐在桌案后,轻轻摩挲自己的手指,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
“蓝逆谋反,死有余辜,皇爷爷诛杀逆党为大快人心之举,至于那些尚在收监的女眷幼儿,也并非无罪。”
朱允炆一边说一边揣摩朱元璋这么问自己的想法,觉得朱元璋是担心自己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所以请武定侯转告皇爷爷,孙臣允炆支持皇爷爷清算胡蓝逆党,一应女眷幼儿,孙臣允炆也支持皇爷爷从重发落。”
朱允炆越说越确定,想着黄子澄说的“君要臣死”和朱元璋告诉自己的“连根拔起”的话,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符合皇爷爷的心意。
“那臣告退,臣回去向陛下复命,拜别太孙殿下。”
郭英记下朱允炆的回答,转身往乾清宫走去。
吕氏见郭英走了就走了出来,皱着眉头,看向朱允炆。
“允炆,你刚刚说的话,是支持你皇爷爷对蓝家斩尽杀绝吗?”
“孩子,她们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眷幼儿,在母妃看来,你大可以替他们求求情,彰显一下你作为太孙的大度和仁德,为什么你不这样告诉你皇爷爷呢?”
吕氏身为女眷,难免对她们有所同情,加上没来得及为朱允熥替常升求情,就想着为朱允熥替蓝家的女眷幼儿求求情也不错。
朱允炆帮吕氏拉开椅子,让吕氏坐下。
“母妃,不是孩儿冷血,而是......”
朱允炆跟吕氏讲了事情的始末,包括朱元璋安排伪造常升密信等一系列的事。
吕氏不感觉意外,但还是感到震惊。
“既如此,允炆,母妃不干扰你的决定。”
“你告诉母妃,这些天发生的事,有没有吓到你,母妃可以不关心别人,但是母妃担心你。”
吕氏伸手拉过朱允炆的衣袖让他坐在自己旁边,语气温柔和缓。
她听完朱元璋干掉蓝玉的始末和朱允炆描述的刑场惨烈景象,对朱元璋的帝王手段感觉到有点恐惧,第一反应就是担心自己儿子朱允炆这几天也害怕。
“母妃......”
朱允炆目光含着泪,他确实有点害怕,吕氏伸手用拇指擦掉朱允炆眼角的泪水。
“来人,去给太孙煮碗鸡汤面过来。”
不一会儿,吕氏看着朱允炆大口大口吃着鸡汤面。
“不怕不怕,吃饱了就不会心慌了。”
吕氏一边说一边拿手帕擦掉朱允炆嘴角粘的碎菜叶。
……
距离常升出京过去有些时日,早在常升出京当天,朱元璋的八百里加急就先常升一步出发,今天到了云南昆明朱允熥的手上。
朱允熥打开八百里加急,里面有两张文书。
“开国公常升揭发蓝玉谋反有功,升其岁禄千石,巡视云南,受吴王节制。”
原来在案发前,朱元璋就安排好了蓝玉死后常升的结局。
朱允熥心中暗叹,自己舅舅从今天开始在开平王一系中的威信十不存一了。
不过朱允熥不是很在乎,能把常升的命留着已经很不错了,自己皇爷爷估计也是看自己身在边陲大不易,才能剪除掉常升的羽翼,放他来云南,不然自己舅舅必死无疑。
朱允熥放下第一份文书,打开第二份。
“上谕:云南地处边陲,赋税以保地安民为要,秋税征集之后,运输不便,恐路有倾覆,特旨云南赋税折色后入京。
云南秋税米粮折色办法:云南两册折算钱粮依洪武十九年旧例,以金银贝布等代替秋粮。”
眼下秋粮已经收齐,所谓折色就是把粮食税换成金银货物等,不交给朝廷粮食,交金银铜铁布帛等。
朱允熥啧啧牙,秋税收完了这文书姗姗来迟。
“江德,去叫布政使司张紞,按察使司王川来,孤有事找他们。”
“臣张紞、臣王川,叩见王爷。”
朱允熥让他们起来,把朱元璋的上谕递给他们。
“说说吧,今年的赋税折色怎么办好?”
一边询问他俩的意见,实际上朱允熥自己也在打算。
他吴王府不光有田地,还有金银等物,要是没有其他办法,他准备出钱以折色价买下今年的税粮,然后上交金银给朝廷。
反正底线就是不让百姓自己重新卖粮交钱。
不然粮食重新发下去让百姓换钱再收上来,不知道要多出来几层盘剥,会把自己辛苦经营的民心毁于一旦。
“王爷,臣以为,无论如何,不能再退还百姓粮食重新征收金银,陛下要求折色之金银,应由两司统一筹措。”
王川首先出言,他从杨家村出来之后,知道眼下正是吴王民心最盛的时候,吴王不可能允许布政使司再折腾百姓。
“臣之见,六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