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4.隋大业中①,李卫公上书:“高祖终不为人臣,请速去之。”后高祖入京师,靖与滑仪、卫文升等俱见收②。卫、滑既死,太宗虑囚③,见靖,引与语,因请于高祖免之。始随赵郡王孝恭南征④,清巴、汉⑤,擒萧铣⑥,荡一扬越⑦,师不留行⑧,皆靖之力也。
【注释】
①隋大业中:本条采录自《隋唐嘉话》。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605—618)。
②滑仪:《隋书》作“骨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性刚鲠,有不可夺之志。隋文帝时为侍御史,处法平当。隋末任京兆郡丞。李渊攻长安时,城破被杀。卫文升:名玄。河南洛阳人。北周时,以门荫入仕,起家同州记室。隋朝建立后,历任淮州总管、卫尉少卿、资州刺史等,进封同轨郡公。隋末任刑部尚书、京师留守,击败杨玄感叛乱。唐高祖李渊起兵攻长安时,率军抵抗。旋即病死。见收:被逮捕拘押。
③虑囚:亦作“录囚”。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和表现。虑,通“录”。《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录囚徒还。”唐颜师古注:“省录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也。今云‘虑囚’,本录声之去者耳。”
④始随赵郡王孝恭南征:据此句下周勋初注曰:“按《旧唐书》卷六七《李靖传》:‘武德二年,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可证本书与原书均有误。”赵郡王孝恭,即李孝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名将。武德初年拜左光禄大夫、山南道招尉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因破萧铣有功,封赵郡王。武德六年(623)招降岭南四十九州。次年镇压辅公祏起义,攻下扬州,后任扬州大都督。太宗时,迁礼部尚书,封河间王。卒赠司空,陪葬献陵,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⑤巴、汉:古巴郡、汉中地区。在今川东、陕南、鄂西北一带。
⑥萧铣(xiǎn):后梁宣帝曾孙。隋末任罗县(今湖南汨罗)令。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与巴陵校尉董景珍等起兵,被推为主,称梁王,建元鸣凤(一作凤鸣)。次年称帝,迁都江陵,割据长江中游一带。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⑦扬越:战国至魏晋时对越人的一种泛称。因曾广泛散布于古扬州而得名,故亦以称其居地。
⑧留行:阻挡,阻碍。
【译文】
隋炀帝大业年间,李靖上书说:“李渊最终不能甘心做一名臣子,请求立即除掉他。”后来高祖李渊进入长安,李靖与滑仪、卫文升等一起被逮捕拘押。卫文升、滑仪已经去世,李世民讯察记录囚犯罪状的时候见到了李靖,招他谈论时事,于是请求高祖李渊赦免他。一开始李靖跟随赵郡王李孝恭南征,剿清巴郡、汉中地区的叛乱,擒获了萧铣,荡平并统一了越人,军队所到之处没有阻碍,所向披靡,都是李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