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非常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认可和喜爱,让我有信心做修订。此次修订延续了大家喜欢的版式,丰富了很多新的检验项目。为了方便查阅,本书增加了以疾病为中心的索引,比如:糖尿病的诊断应该检测哪些项目、血脂检测相关的项目有哪些、甲状腺功能相关检测项目有哪些,等等。本书还增加了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用药指导检验项目,比如:做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时应注意什么、做尿细菌培养应注意什么、怎样通过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高血压用药、怎样通过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个体化用药,等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发展,现在又进入了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的时代。这就意味着在健康状态评价和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除了临床经验外还要具有客观的指标,而检验结果就是循证医学中重要的客观依据。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再加上对每个个体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和判断,使得健康状态的评价和疾病诊治更具有针对性。也就是强调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因此,每个检验指标反映在不同个体上也一定是不同的,且具有不同的意义。一方面要横向考虑检验结果的正常范围参考值,另一方面要纵向比较多次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比如,我遇到的一个患者刘女士(39岁),近一段时间常常感到乏力,多次就诊均未发现异常,检验结果都是正常的(检验结果报告单上没有任何上下箭头表示异常)。由于近半年自觉乏力加重,再次就诊。就诊过程中发现她过去健康体检时的血液红细胞计数是4.9×1012/L, 近期就诊的血液红细胞计数是3.8×1012/L,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为(3.8~5.1)×1012/L,按照大样本人群判断检验结果并没有超出范围,因此没有异常标识。但是从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学角度,该患者的红细胞计数从4.9×1012/L减少到3.8×1012/L,一定具有病理意义了。再比如:高血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以为别人吃了他汀类药物有很好的降血脂效果,自己吃了效果也会一样好。其实,每个人基因型不同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无效。通过检验科进行人类SLCO1B1和ApoE基因检测,可以评估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实我特别想传递一个事实,非常重要的事实,但常常被忽视。以我近40年的从医经验和研究,越来越深地感触到,这个事实是可以通过检验结果的仔细分析来避免被忽视的。这个事实是:每一个病理变化都是经历了长期的、反复的平衡和失平衡(这是病理生理学的中心思想);都是从生理变化、代偿到失代偿(轻度失代偿、重度失代偿)。关键是我们能在代偿这个阶段就发现,并在机体调动一切力量与导致疾病的因素做斗争时,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帮助机体克服不利因素。这个阶段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如果能读懂检验结果,及时洞悉到这个珍贵的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在轻度失代偿的阶段,稍稍给以医疗干预,治疗效果会很好。因此,这就是我为什么比较强调每个人自身对检验结果了解的重要性,因为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最有效,自己读懂自己的检验结果会避免失去早发现的机会!避免由代偿期发展到失代偿期,并通过医学、行为、心理的干预恢复健康。
本书尽量以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的医学术语。目的在于发挥每个人自身的作用,及时发现检验结果的变化,及早处理。有助于大家及时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习惯或生活方式,有助于在疾病较轻的阶段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到了难治或不能治的严重阶段。希望人人参与到预防第一的主流思想中,共同学习,关注健康!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中心主任2015年3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
国家妇幼健康检验质量监测指导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前任会长
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会长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