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一图胜千言”,大量科学心理测试表明,人们更习惯借助图形图像方式传递和交流信息。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信息传达的一种形式,从古至今以多种形态存在于世界各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化、数智化等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数据与信息呈现的平台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更加智能化。在追求更快捷、更多元交流的同时,人们接受到的信息也更庞杂。在这样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如何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如何缩短有效信息的传递时间,使信息可视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信息的有效传播,它涉及受众,以及如何运用视觉符号等多方面的设计元素来表达信息。因此,信息可视化设计必须综合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符号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属于融合多学科理论的典型交叉学科,其综合性和多学科性的特性将越来越突出。
我国对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研究近年来稳步发展。在产业界,信息可视化设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结合,已为各个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教育界,信息可视化设计已经成为众多高校中一个新兴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在视觉传达设计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程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为紧跟时代步伐,满足设计教育的需求,我和姜朝阳、王之娇两位青年学者日夜兼程,并肩作战,先后专注于“智慧医疗”“智能建筑”“文化传承”等专题项目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系统理论,运用大量实践案例验证与实施,由此诞生了《信息可视化设计》这本专著。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六个章节。在内容结构上,我们秉承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总体思路展开阐述,内容条理清晰,案例新颖,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信息可视化设计,掌握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可视化作品。第一部分是学理基础:第一章首先概述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第二章探讨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主要类型与发展趋势,第三章介绍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多学科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将为后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为设计方法:其中第四章提出了从思维、结构到视觉的设计架构;第五章阐述了信息可视化设计“三步走”设计流程。这一部分为信息可视化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方法和流程说明。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第六章深入剖析了多领域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案例,包括传统文化遗产、医学类等,对各种信息可视化设计经典作品进行了深入赏析。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对各位领导和编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由于作者知识结构的局限,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周承君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