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章 婚书自古分两份
对于王飞翔来说。
两个人的爱情长跑可不仅仅关乎于一场婚姻的结果。
甚至关乎于整个王家的兴起和衰落。
一旦彻底诀别,王家便无法和叶家继续达成协作,甚至融资。
要知道好不容易抓到这样的一个冤大头,无论是谁,都不想轻而易举地放弃。
“赶紧给女儿打电话!”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两个彻底地决裂!”
王飞翔把担忧这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正拿出手机准备给女儿打电话,轻盈的脚步声却从楼上缓缓地响起。
王若涵穿着一件粉色的睡衣,迈着轻巧的脚步从楼上慢慢地走了下来。
脸上明显还挂着泪水。
从中心医院回来之后,每当一个人静静的时候,就会想起叶飞说的话以及叶飞的态度。
很难想象曾经一直都鞍前马后地人,为什么突然变得就这么快?
想着想着无意识地回到了曾经的婚房。
回到了诀别的地方。
“女儿,你怎么在这?”
“话说你们两个是不是谈崩了?”
“我不是说过吗?叶飞那个人比较憨厚,你只要乖乖地认错,就肯定能够和好如初……”
父亲的劝告还没来得及说完,旁边的母亲反而对着已经破碎的茶几又补上一脚。
“老王,你在胡说八道什么呢?我女儿没有错,为什么要认错?”
“平常在集团中你号称董事长,怎么还是一把软骨头?”
“现在认错,等两人结婚后,天天都在挨欺负,绝对不能示弱!”
母亲的话有一种是无形中给王若涵鼓励。
这一次也是一样。
“爸妈你们放心吧,我本以为那臭小子今天会磕头道歉,可没想到,对方来了一套欲擒故纵!”
“也不知道从哪个电视剧学来的,不过爸妈你们放心,我也没有服软,就这样大吵一架。”
“等他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的招数不管用,就会乖乖投降!”
在王若涵的心中,多年的感情绝不会因为一场吵架而分别。
如今这个样子,不过是从监狱或者是看电视剧的时候学来的一些所谓的小妙招,想学以致用。
“女儿这才对嘛。”
“如果在结婚前就服软,那么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估计那小子就想在我们面前装装,可是他也没想到,我们根本不吃这一套!”
母女二人一唱一和。
唯独做父亲地坐在沙发旁叹息不断。
“你们确定只是欲擒故纵?”
往往男人更了解男人。
如果一个人真的要欲擒故纵,就不会在这里大闹一场,然后不了了之。
可距离他们吵架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到现在为止依旧杳无音讯。
这不得不让王飞翔心中急切。
“放心吧,老爸,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了解吗?”
“虽然我们是联姻,但是在学生时代,他可是真喜欢上了我,他倔强不了多久!”
女儿的话语总是充满了自信。
自信地让王飞翔没法反驳。
而当母亲的总是喜欢火上浇油,就好比现在又倒上了一桶。
“女儿,那小子不认错,就说明没有逼到绝路,他现在被叶家赶出去,估计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我要是没猜错的话,他肯定是把这个婚房打算成为日后的住所。”
“他不是要悔婚吗?咱们给他这个机会!”
“赶紧拟定一份产权协议书,并且明确写明,一旦悔婚,净身出户,婚房也归我们家所有!”
鬼知道为什么叶家准备的房子悔婚后要由王家长管。
但是做母亲的说话间也确实从背包里拿出一份协议书。
很明显这份协议书在来的路上,已经做好了准备。
就差签下名字。
“女儿,只要把财产夺过来,他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想不听我们的话也不行!”
手持协议书的王若涵,也乖巧地点了点头。
唯独做父亲的叹息一声。
“协议书要签就签吧,总不能到头来,人去财空。”
“但是要记住,我们王家的婚书,绝对不能签字!”
想当年订婚时。
一份婚书分两份。
就如同结婚证件一样,由两个孩子彼此签字。
叶飞的手中握一份,王家的手中也握一份。
如今叶飞的那一份在婚礼现场彻底被毁。
王家这一份是唯一存留着两个人订婚过的证明。
“为什么不能签字?他想欲擒故纵,我们就应该把事情给做到底!”
“我记得当年,签约这门婚事的时候,在江北很多企业家的面前做证。”
“他既然想悔婚的话,就应该当着大家的面,把事情说清楚,把字签下去,我看看他敢不敢落笔!”
母亲似乎有着和王若涵同样的自信。
这份自信让王飞翔心中叫苦。
“你们之间感情的事情我不管,但有一点必须给我保证,那就是王家和叶家必须完成联盟!”
“成败可是在你们年轻人的手中!”
清晨的叶飞沐浴在阳光中。
多年来很少像这样美美地睡上一觉。
没有人打扰,也没有人催促。
仿佛活了半生才发现,独居的生活是这么美妙。
披上外套的叶飞,懒洋洋地洗了一把脸。
走出了新家,走向了街道。
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路面,叶飞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事不关己的人生活在世外桃源。
如今既不用听家人们的絮叨,更不用去忙于工作。
估计不说杨老先省给予的科研资金,就连自己这些年来的科研成果所获得的奖金,也绝对是一笔数目。
“杨老爷子,让我凭性情发展,与其说开设科研所,不如开设科研集团。”
“既能钻研科学,又能把理论用在实际上投入市场中,甚至可以解决科研成本。”
叶飞不是胡思乱想。
而是当初大学毕业时就已经实际操作过。
当初将获得的第一份科研奖金,原本想投入叶家,带着这份资金在叶家集团挂名学习。
“叶飞,你一个学生,社会经验比较少,不适合来家族集团。”
“而且咱们集团每年招生有名额的,今年已经满了!”
很难想象,连自家儿子都排挤的集团还能号称为家族企业。
可现在确实要感谢父亲当年的拒绝,否则也不会拥有今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