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听剑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招隐授艺 雏鹰初啼

光阴荏苒,又是四年过去。淳化元年(公元990年),萧辰已在招隐山跟随墨渊学艺整整四年。从雍熙三年的九岁稚龄,到如今已是十三岁的翩翩少年。

这四年里,萧辰尽显其不凡心志与卓绝天赋。每日闻鸡起舞,打水劈柴,苦练不辍。墨渊因材施教,先固其本,再授其艺。从基础的吐纳站桩,到拳脚器械,墨渊皆倾囊相授。待萧辰根基稳固,墨渊便将家传的“墨氏心法”与太祖所赐的“听风九式剑法”传了给他。

“听风九式剑法”剑招精微奥妙,尤重“听”字诀,以心听风,以意导剑,共有九式,每一式皆有无穷变化。“墨氏心法”则中正平和,气脉悠长,与剑法相辅相成。萧辰学来,进境神速,已颇得其中三味。

这日,墨渊正在指点萧辰剑法,忽闻山道上有人朗声笑道:“墨渊道兄,多年未晤,别来无恙否?”

墨渊闻声,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迎出道:“原来是鸿蒙子道兄驾临,有失远迎!”

来者一袭青布道袍,鹤发童颜,正是华山陈抟老祖的衣钵大弟子,“鸿蒙子”张无梦。陈抟老祖当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赐号“白云先生”,其学究天人,晚年创出“先天无极功”与“六合八法拳”传于种放,“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与“指玄篇”则传于张无梦,皆是旷世绝学。

张无梦面色一肃,道:“贫道此来,乃是奉家师遗命。家师三月前仙去,仙逝前,曾言有一部他晚年融合儒释道三家精义,参悟天地阴阳,耗尽心血创出的《观空诀》,与道兄你有莫大缘法。他言道兄你虽曾身陷宦海,然本心未失,心志坚凝,放眼天下,唯有道兄你或能勘破此诀奥秘。特命贫道务必将此诀送到道兄手中。”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古朴的丝帛,郑重交予墨渊。

墨渊接过《观空诀》,只觉入手温润,一股苍茫悠远之意油然而生。他深知陈抟老祖之能,此诀定是非同小可。当年老祖确曾点拨过他,只是彼时他尚在为赵廷美奔波,无暇深思。不想老祖临终前,竟还念及于此。

“老祖厚爱,墨渊愧领。”墨渊感慨万千。

张无梦的目光落在萧辰身上,见他眉宇英挺,眼神清澈而坚定,不由抚须赞道:“好个灵秀少年!道兄,这位便是你招隐山下的传人么?”

墨渊颔首:“劣徒萧辰。辰儿,快来拜见你张师伯。”

萧辰上前,恭敬行礼:“弟子萧辰,拜见张师伯。”

“好好好!”张无梦连声称善,见萧辰资质不凡,心下亦是喜爱,便道:“初次见面,师伯也无甚好物。我这有一篇本门的筑基内功心法,名曰‘胎息诀’,虽非绝顶神功,却能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对你日后修习上乘武学大有裨益。若你师父允可,我便传了你。”

墨渊知晓张无梦所传必非凡品,且“胎息诀”以养气为主,与“墨氏心法”并无冲突,反而能互为补益,便点头应允。萧辰大喜,连忙叩谢。

张无梦遂将“胎息诀”的精要法门细细传授。萧辰凝神谛听,过耳不忘,其悟性之高,令张无梦亦暗自称奇。

数日后,张无梦将欲离去,临行前笑道:“墨渊道兄,你我许久未曾印证武学,不知你那‘听风’剑意,如今又精进几何?”

墨渊亦笑道:“正欲请鸿蒙子道兄指点一二。”

两人来到舍外竹林。张无梦信手一挥,青布道袍无风自动,袍袖鼓荡间,一股浑厚而柔韧的玄门内劲自“麻衣道者正易心法”运出,沛然四散。周遭竹叶竟被这无形之力轻轻托起,在他身周缓缓旋舞,叶不沾身,煞是神奇。墨渊微微一笑,随手折下一根青竹,竹节挺直,在他手中竟似有了生命,隐隐透出锋锐之意,正是以家传“墨氏心法”催动,准备施展“听风九式剑法”。

“请!”张无梦稽首,神态自若,一派宗师风范。

墨渊也不客气,竹枝轻抖,使出“听风九式”中的“风过无痕”。竹影闪烁,看似随意一点,却妙到毫巅,剑尖所指,正是张无梦数处看似不相干,实则互有关联的要穴,其精髓在于“听”字诀,早已预判了张无梦可能的闪避方位。

“好个‘听风’之意!”张无梦眼中精光一闪,赞道。他身形不退反进,脚下踏着玄奥的步法,看似缓慢,实则快捷无比,瞬间便让墨渊的剑招落空。同时,他并指如戟,食中二指间隐现淡淡清辉,正是“指玄篇”中的精妙指法“点星指”,径直点向墨渊持剑的手腕。其指法迅疾灵动,变化莫测,且每一指都蕴含着“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的纯正内力,看似轻柔,实则穿透力极强。

墨渊手腕一沉一翻,竹剑划出一道圆弧,正是“听风九式”中的“回风拂柳”,巧妙地卸去了指力,同时剑尖反撩,直指张无梦胁下。他剑招连绵,一式接一式,时而如清风拂面,轻柔飘忽,时而如狂风骤雨,迅猛凌厉,将“听风九式”的“轻、快、准、变”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无梦不慌不忙,双指翻飞,时而屈指弹击,发出嗤嗤破空之声,将墨渊的竹剑引偏;时而食指中指如剪,精准地夹向剑身;时而五指虚拢,似要锁住剑势。他的“指玄篇”指法变化多端,配合“麻衣道者正易心法”那生生不息的内力,竟能以血肉之指硬撼墨渊那灌注了内力的竹剑,丝毫不落下风。竹影与指影交错,劲风四溢,周遭竹叶被激得簌簌作响,却无一片能近二人身畔三尺。

萧辰在一旁看得是目眩神迷,心驰神往。他虽已习剑四年,但与眼前这两位绝顶高手的境界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墨渊师父的剑法他虽熟悉,但此刻看师父施展,每一招都似乎蕴含着更深层的变化,对“听”字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而张师伯的指法,更是他闻所未闻,只见指影翻飞,便能化解师父凌厉的剑招,甚至反守为攻,其精妙处,他连十分之一也未能看懂,只能勉强将一些招式路数强记于心,只觉武学之道,当真是博大精深,永无止境。

二人兔起鹘落,转眼间已交手数十招。墨渊的“听风九式”越发灵动,剑意在“听”字诀的引导下,几如未卜先知,屡屡抢在张无梦变招之前封堵其后续变化。而张无梦的“指玄篇”亦是愈发精奇,指尖吞吐不定,时而凝聚如钢针,点向墨渊剑法的破绽;时而柔韧如藤蔓,缠绕竹剑,试图夺其控制。他深厚的“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更是让其招式后劲十足,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指,却能让墨渊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斗到酣处,墨渊一声轻喝,竹剑陡然加速,剑尖幻出九点寒星,正是“听风九式”中的杀招“九星连珠”,九点寒星连环攻向张无梦胸前九处大穴,迅疾无比。

张无梦面色微凝,不退反进,双指在胸前划出一道玄奥的太极圆弧,口中低喝:“定!”正是“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中的防御绝技,配合“指玄篇”的守势,刹那间在他身前布下了一道无形的气盾。

“叮叮叮……”一连串清脆的撞击声响起,墨渊的竹剑点在气盾之上,竟如中败革,再难寸进。九点寒星消弭于无形。

两人同时收手,相视一笑,眼中均带着对彼此武学的赞叹与印证后的欣喜。虽是点到即止,未用全力,但其中的精妙变化与武学至理,已让两人都获益良多。

张无梦作别下山,招隐山重归宁静。萧辰在墨渊指点下,兼修“墨氏心法”与“胎息诀”,内力日渐深厚。而墨渊,则时常手捧《观空诀》,凝神苦思,似有所得。

山中日月,悄然流淌。江湖风雨,庙堂波澜,似乎都与这避世之地隔绝。然而,命运的丝线,已在冥冥中牵动,等待着交汇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