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15.擢升首辅
钱谦益在一名澳明禁军士兵的引领下走进门来,拱手施礼:“臣钱谦益,参见殿下!”
“免礼吧!”
朱胜机摆了摆手,随即瞥向了门外已近黄昏的天色,“都这个时候了,钱大人匆匆入宫来见本王,是有什么要紧的急事吗?”
“回殿下,臣确有要事须面奏殿下!”
钱谦益拱了拱手,开口道:“臣听闻,今日午后时分,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大人奉殿下之命,前往了江北巡视犒军,臣斗胆猜测,殿下此举,是为了防范马士英等人吧?”
钱谦益说着便偷偷抬眼看向了朱胜机,虽然朱胜机没有回应他,但既然朱胜机没有否认,那就相当于是默认了。
钱谦益当即便继续说道:“殿下,要对付马士英等人,臣有一计可献于殿下,即可助殿下剿灭叛逆,又可保南京城无虞。”
听到此处,朱胜机已然微微扬起了嘴角,他已经猜到了钱谦益接下来要说什么,故而不等钱谦益说出口,便直接笑问道:“你的计策,是要本王下旨召回左良玉吧?”
钱谦益闻言顿时瞪大了双眼,有些难以置信地看向了朱胜机,显然是吃了一惊。
半晌之后,钱谦益才从惊愕中回过神来,赶忙拱手道:“殿下明察秋毫,果然是聪慧过人,臣之建议,正如殿下所料!
平贼将军、宁南伯左良玉,骁勇善战,乃我大明股肱之臣,殿下只需一道旨意,臣愿亲自前往武昌传旨,召其出兵平叛,入卫南京!
形势危急,刻不容缓,还望殿下能够早做决断!”
说罢,钱谦益便胸有成竹地看向了朱胜机。
虽然方才钱谦益对于朱胜机能够猜到他的提议倍感惊讶,但转念一想,这也恰恰说明朱胜机此时正在为该如何应对马士英等人而犯愁,如此说来,这位从南洋归来,对大明情况不甚了解的殿下,能够说出左良玉的名字,便不奇怪了。
想必他已经看清了现下的局势,如今这应天府周边,除了左良玉,再没有其他有能力帮朝廷剿灭马士英等一众叛逆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从武昌到南京,可沿江北上,兵贵神速,是其他地方的明军所难以企及的。
想要剿灭马士英一众叛逆,想要保住南京城,召左良玉入卫南京是如今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正因为钱谦益笃定朱胜机别无他选,所以他才感觉自己已是胜券在握,自己的目的即将达到,只要左良玉到了南京,以后他朱胜机,还不是任由自己拿捏!
然而下一瞬,钱谦益却看到朱胜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那笑容中似乎充满了轻蔑。
“钱大人,你好像有点儿瞧不起本王啊!”
此言一出,钱谦益顿时被吓得浑身一颤,却又惊疑不定地无法确定朱胜机此话的意思,只得赶忙惶恐拱手道:“殿下何出此言?臣怎敢轻视殿下!”
钱谦益心里的那点儿小九九,朱胜机是再清楚不过了,若说之前史可法向自己提议召左良玉出兵,还有可能是出于公心,但如今他钱谦益向自己提议召左良玉入卫南京,可就纯纯的没安好心了。
不过,朱胜机倒也没有把此事挑明,而是冷声笑道:“马士英等人,不过一群跳梁小丑,难不成你认为,本王会怕了他们?”
“臣,臣不敢……”钱谦益神情错愕,却是不敢开口反驳。
“对付江北那些乌合之众,对本王而言,不过易如反掌,你等,尽管拭目以待便是!”
朱胜机锐利的目光扫向钱谦益,语气中暗含警告,也透着一股阴森,“打仗的事情,用不着你们礼部来操心,把心思多放在自己的差事儿上,手伸得太长了,对你没好处!”
钱谦益直感觉自己好似被朱胜机宛如寒芒一般的目光刺穿了一般,瞬间从头凉到了脚,脑门儿上也已经沁出了一层冷汗,他一缩脖子,赶忙躬身请罪:“臣知罪,臣定当谨记殿下教诲!”
“嗯。”
朱胜机轻哼了一声,随即对他摆手道:“如果没有别事儿,就退下吧!”
“臣,告退!”
钱谦益如蒙大赦,赶忙躬身行礼就要告退。
然而还不等他转身迈步,就听到身前再度传来朱胜机的声音。
“等等!”
钱谦益刚刚落地的心瞬间便再度悬了起来,只得硬着头皮拱手道:“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这几天里,你带领礼部,牵头操办告天大礼,以及为先皇发丧的事宜,还是尽心尽力的。”
朱胜机开口说道:“本王有意擢升你为礼部尚书,兼领内阁,不知你可愿意?”
听闻此言,钱谦益顿时如同石化般愣在了当场,这惊喜来的太过突然,他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以至于他都怀疑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怎么?难道钱大人这是不肯答应?”
直到朱胜机再次开口,钱谦益才终于回过神来,赶忙深施一礼道:“微臣岂敢,臣定当尽心竭力,绝不辜负殿下之信赖!”
“嗯,这便对了!”
朱胜机面带笑意,微微点头,“回去候旨吧!”
在朱胜机这儿挨了一个巴掌,却又得了一颗甜枣儿,钱谦益美的鼻涕直冒泡儿,他沉浸于巨大的喜悦之中,早已有些精神恍惚,宛如喝醉了酒一般迷迷糊糊地走出了内守备府,万分激动的内心久久难以冷静下来。
望着钱谦益离去的背影,朱胜机的脸上却是不禁浮现出一抹轻笑。
就这,还想跟自己玩儿心眼子?不过是一张内阁首辅的“空头支票”,便让这老狐狸迷了心窍,连北都找不着了!
对于钱谦益,朱胜机自然是不信任的,但许给他的“内阁首辅”,倒也不会反悔食言,只不过,这新朝的内阁首辅到底能有多少职权,可就得是朱胜机说了算了,这也是为什么要说,内阁首辅之职,是一张“空头支票”!
在澳洲,朱胜机乃是乾纲独断,一言九鼎的澳明皇帝,到了大明,自然也得按照朱胜机的规矩来办,又岂容内阁分权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