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基本模型
考虑两个不同的国家:国家A和国家B。国家A有两个内资企业:企业1和企业2,[3]它们以不同的效率生产相同的产品,除了供应本国市场外,还将产品销售到国家B。企业1的效率较高,假设其边际成本为零;[4]企业2的效率较低,其边际成本为C∈(0,),C的大小反映了企业间的效率差异。国家B比较落后,没有本土企业。[5]一个与企业1具有相同生产效率的跨国公司M决定在国家A或国家B投资,如果它在A国投资,我们假定由于语言、文化以及信息等因素,跨国公司只能并购企业1或者企业2;如果它在B国投资,那么只能投资建厂。鉴于跨国投资成本很大,跨国公司不能够在两国同时投资,但是,无论跨国公司在哪国投资,都会将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家(HauflerandWooton,1999)。
与投资建厂相比,虽然跨国并购可以有效地利用目标企业的现有资源,迅速掌握东道国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并购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据统计,跨国兼并成功的概率仅仅是20%左右。[6]相反,尽管投资建厂本身风险较小,但是,因为考虑到语言、文化等因素对于市场营销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投资建厂的后期投入较大。考虑到现实生活中跨国并购与投资建厂各有利弊,为了避免陷入该方面的争论,我们简单地假设跨国并购与投资建厂的固定成本相同。[7]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跨国投资的固定成本为零,这就意味着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仅取决于其总销售利润以及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激励。
所有企业每出口一单位产品都需要承担贸易成本t,t=(0,min{(1-c)/ 3,(1-3c)/2})。由于贸易成本的存在,不难想象,两个国家的相对市场大小将会严重影响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但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FDI政策竞争对于跨国公司投资决策,以及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对于东道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所以,为了简化数学分析,我们假定两国具有完全相同的市场反需求函数pi=1-Qi,i=A、B。其中,pi为国家i的市场价格,Qi为国家i的市场需求量。首先,我们暂不考虑企业2的研发行为。此时,模型的博弈时序是:跨国公司先决定其投资区位与投资形式;然后,所有企业在两个国家直接或通过出口进行产量竞争。我们采用倒推法来求解问题的均衡。
下面,我们依次讨论跨国公司三种可能的投资选择。
首先,如果跨国公司并购企业1,那么在市场上只存在两个企业,即跨国公司M和企业2,对应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企业的利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在国家A获得的利润,第二部分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家B得到的收益。也就是说,参与竞争的企业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产品的销售量。容易求得跨国公司的利润:
以及两国的社会福利:
其次,如果跨国公司并购企业2,那么并购后跨国公司与企业2形成了一个企业,该企业运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因而其边际成本为零。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是:
同理,可得跨国公司的利润以及两国的社会福利分别为:
很显然,相对于并购企业1而言,跨国公司并购企业2提高了并购后的企业效率,加剧了市场竞争,提高了消费者的收益。但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严重影响着跨国公司的利润,从而反过来影响着其并购对象的选择。由于并购企业1可以消除高效率企业,从而与一个低效率企业进行竞争,这样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所以,跨国公司一定会并购企业1。虽然这个结论非常直观,但是,这里的分析也解释了为什么跨国公司总是喜欢并购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可口可乐公司试图并购汇源公司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是跨国公司在B国投资建厂,此时,市场中有三个企业,相应的利润函数依次为:
解得跨国公司的利润是:
两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分别为:
(一)两国均缺失FDI政策
如果两国对流入本国的FDI都采取不干预措施,那么跨国公司的投资选择只取决于哪种投资方式为其创造的收益较高。如前所述,假如跨国公司在A国投资,那么它决不并购企业2,所以,跨国公司只可能并购企业1或到B国投资建厂。比较两种情况下的利润:
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命题1:当c<c*且t>t*时,跨国公司选择在B国投资建厂;当c<c*且t<t*或者c>c*时,跨国公司将会并购企业1。[8]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针对FDI的政策,跨国公司的投资选择只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市场竞争程度;第二,其决策后的贸易成本大小。相对于投资A国且并购1而言,当跨国公司投资于B国时,市场上存在着三个企业,跨国公司的贸易量较小,[9]因此,投资B国可以节省贸易成本。但是,投资于A国可以并购一个高效率的企业,从而缓解市场竞争,并且当低效率的企业越低效时,投资于A国的利润就越大,跨国并购的动机就越强(t*/c >0)。当出口的单位成本很高时(t>t*),为了节省贸易成本,跨国公司希望在B国投资建厂。然而,当出口的单位成本较小(t<t*)或者企业2非常低效时(c<c*),跨国公司则偏向于在A国投资并且并购企业1。
随着各国经济贸易的日益增多,吸引跨国投资成为各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外企的进入会对东道国的本土企业带来冲击,蚕食当地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不免引起人们对于外资流入恶化本国福利的担忧。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跨国投资所产生的福利效应。为此,我们沿用Bjorvatn 和Eckel(2006)的方法,做如下定义:
定义1:东道国从吸纳跨国公司投资中获得的净收益是wi=-,i,j= A,B,i≠j。
借助前面的分析结果,我们很容易得到:
③这里,我们只分析实际发生的FDI对东道国的福利影响,下文同。
命题2:在不存在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如果跨国公司在A国投资,国家A会福利受损;但是,如果跨国公司在B国投资,国家B则从中受益。
命题2可以部分地解释,相对于投资建厂,为什么许多国家对于跨国兼并的审批更为谨慎。当跨国公司投资A国时,企业并购以及跨国公司的“国外”属性将会产生利润转移效应,这种效应使得A国福利受损。但是,因为B国没有本土企业,所以,当跨国公司投资B国时不会产生利润转移效应,此时B国的消费者收益达到最大,因而B国从中获益。
(二)存在FDI政策竞争
在这一部分,我们分析在FDI竞争条件下,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外资政策及其福利效应等问题。博弈时序则变为:首先,为了获得或限制FDI,两国同时颁布其最优的投资政策;其次,跨国公司制定投资决策;最后,各个企业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在两国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
这里说的政策竞争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吸引FDI所做的最大可能的让步,最终的均衡政策通过两国相互竞价而内生决定。定义1给出了一个国家从得到FDI中获得的收益wi,这也正是该国为了吸引外资所愿意提供的最大优惠。因此,跨国公司在该国投资所能够获得的最大收益是。为了吸引外资,该国的最小补贴(或最大税收)是。然而,一个国家是否有动机参与竞争取决于其获胜后的收益wi能否超过其开支。具体而言,如果wi>,该国获得投资;否则,另一个国家将赢得投资。需要说明的是,最终的均衡结果既保证了东道国有正的净收益,也意味着跨国公司获得了最大可能的利益。
定义2:在政策竞争情形下,东道国从获得FDI中赚取的净收益是wi-。
因为跨国公司并购企业1会给A国造成负的净收益,即wA-<0,所以,在政策竞争条件下,A国政府必将借助政策手段以阻止跨国公司并购其高效率企业。这个结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担心本国的优质品牌会被外企所收购,但是,政府的政策干预常会使得外企并购无利可图。考虑到政府干预的普遍性,人们的这种担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有些多余。这说明跨国公司只可能并购企业2或者到B国投资,根据
求解wB=,得到t1和t2。[10]
命题3:在政策竞争情况下,当c<c1,或者c1<c<0.1且t<t1,或者c1<c<0.26且t>t2时,跨国公司在B国投资;但是,当c1<c<0.1且t1<t<t2,或者0.1<c<0.26且t<t2,或者c>0.26时,跨国公司并购企业2。无论FDI流向何处,东道国总会从中受益。
很多人(包括某些学者及普通大众)对于各个国家争相吸引外资颇有异议,一种观点认为,给外企所提供的诸多优惠条件会减少东道国的引资收益,并进而损害东道国的利益。但是,命题3表明,只要一个国家愿意吸引外资,那么它一定会从获得这些外资中受益。
我们借助图1来剖析命题3的其他结论。图1给出了是否存在政策竞争情形下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其中,上标NC和C分别表示没有FDI政策和存在政策竞争的情况,比如2C表示在有政策竞争条件下跨国公司选择兼并企业2。结合c和t的可能取值分成三个区域:在区域Ⅰ内,出口的单位成本较高,企业间的成本差距较小,在B国投资可以大幅度节省贸易成本,从而获得高额收益,因此,无论是否存在政策竞争,跨国公司都会在B国投资。在区域Ⅱ内,出口的单位成本相对较小,兼并企业1可以缓和市场竞争,有利于投资利润最大化,因此,如果没有政策竞争,跨国公司将会并购企业1;但是,如果存在政策竞争,B国政府的投资激励措施对于跨国公司更具吸引力,所以,跨国公司必定在B国投资。在区域Ⅲ内,出口的单位成本很小,跨国公司一定会在A国投资,只不过在政策竞争条件下,并购企业2;而在两国都不干预时,并购企业1。
图1 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
推论1:政策竞争增加了跨国公司在B国的投资动机。
这个推论既可以从t*-t2>0中得到证明,也可以从图1中直接看出。因为国家A存在本土企业,吸引FDI势必会产生利润转移效应,所以,A国政府的引资动力相对较弱。然而,B国没有内资企业,故其只关心本国的消费者利益,所以B国政府更有动机吸引外资。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东道国的引资政策。命题3显示,对于国家A而言,只有当跨国公司并购企业2时,它才有动机参与竞争,因此,我们只分析针对这一跨国并购行为的投资政策。相应的,我们也对国家B应对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建厂的政策制定给予必要的分析。
推论2:A、B两国的均衡政策既可能是投资补贴也可能是投资征税。
证明:已知,不难解得
(1)当c>0.26且t>t3时,>0,国家A将采取补贴政策吸引外资;在其他条件下,<0,国家A将对跨国并购行为征税。
(2)当c<c2且t>t4时,<0,国家B将对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征税;在其他条件下,>0,国家B将采取补贴措施吸引外资。
图2给出了政策竞争情形下东道国的外资政策,下标S表示补贴,下标T表示征税。在区域Ⅳ内,企业2非常低效,出口的单位成本较高,此时国家A会采用补贴方式吸引跨国公司并购企业2,以此加大本国的市场竞争力度,提高本国的消费者收益,并且获得正的净收益。在区域Ⅴ内,国家A则选择投资征税来弥补利润转移所带来的福利损失。在区域Ⅵ内,一方面,对国家A而言,外资进入对提升本国市场竞争的作用不大,政府吸引外企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高昂的贸易成本削弱了B国市场的竞争,并进而降低了B国政府获取外资后的收益。这两方面的因素促使B国政府对于跨国公司实施征税。但是,在区域Ⅶ内,国家B的政策选择是投资补贴,因为此时对B国而言,吸引投资比接收进口获取的收益更多,所以,B国政府会对外资进行补贴。
图2 东道国的外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