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模型的拓展
外资进入方式的不同会对目标国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不同影响。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没有考虑企业的研发行为,在本部分我们对以上模型进行拓展。假定A国的企业2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从事降低成本的研发活动,其研发投入为时,成本降低量为k,α[11]体现了企业2的研发效率,α越小,意味着研发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模型的博弈过程是:如果存在FDI政策,那么东道国首先确定其最优的投资政策,以及最优补贴或征税的数量;否则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其次,跨国公司决定到A国并购企业还是到B国投资建厂,如果选择跨国并购,则需选择并购哪个企业。再次,如果跨国公司兼并企业1或在B国投资,那么企业2进行研发;但如果跨国公司兼并企业2,企业研发则不再发生。最后,各企业在两国市场上直接或通过出口相互进行产量竞争,单位产品的贸易成本依旧为t。[12]我们仍然利用倒推法求解这一问题。
如果跨国公司选择并购企业1,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求解两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得到:
②跨国公司的利润、各国的社会福利请参见数学附录2。
如果跨国公司并购企业2,那么并购后的新企业必定采用跨国公司的技术,不会进行研发。因此,这与基本模型中并购企业2的情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使用前面的结果。
如果跨国公司选择在B国投资,那么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不难求得企业2的技术革新程度:
③跨国公司的利润、各国的社会福利请参见数学附录3。
(一)企业创新动力的比较
直接比较k1和k2得到:
命题4:相对于接受进口而言,跨国公司并购企业1时,企业2的创新动力更强。
证明:由知8cα+3t-6≥0和2-6c-t>0,因此有k1-k2>0。
之所以会得到命题4的结论,是因为跨国公司在B国投资造成了企业数量的增加,从而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较之跨国公司并购企业1时更为激烈,这就意味着此时企业2市场份额较少,单位收益较低,这会削弱其研发动机。相反,假如跨国公司并购企业1,那么市场上只有两个企业相互竞争,企业2的研发收益会相应增加,其研发动机也随之增强。
对(k1-k2)进行比较静态分析,[13]我们发现:第一,当企业2研发效率较高(低)时,贸易成本的增加在跨国公司投资于B国(并购企业1)的情形下对企业2研发的负面影响更突出;第二,创新前企业2越低效,两种投资方式下,其创新动力的差异越大;第三,企业2研发效率的改进既有可能缩小又有可能扩大两种投资方式下其研发投入的差距,这取决于其研发前的成本大小以及单位贸易成本的高低。
(二)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与东道国的最优政策
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表明,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如果跨国公司在A国投资,那么它必将选择企业1作为并购对象。这里,尽管企业2从事降低成本的研发活动,但是最终的生产效率不会高于企业1,而且还要承受一定的研发费用,所以无论企业2的研发效率有多高,都一定会有>,也就是说,如果跨国并购发生,那么跨国公司必然并购企业1。利用Matlab编程,我们发现,无论企业2的研发效率高低,在各国都不干预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的投资选择是并购企业1或在B国投资。政策竞争的情况较为复杂,这里我们借助数值分析来集中研究贸易成本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以及东道国的政策选择。
观察表1可以看出,无论企业2的研发效率高(α=4)低(α=8), -总大于零,这意味着企业1一定不会被并购,跨国公司只可能在并购企业2与到B国建厂之间取舍。wB-表示B国获得FDI的净收益,显然,竞争双方之间贸易成本较低时,跨国公司选择并购企业2,此时东道国的引资政策是投资征税(<0);然而,在贸易成本较高时,跨国公司投资于B国,并且随着贸易成本的增加,国家B越倾向于对跨国公司进行少补贴多征税。虽然企业2的创新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与东道国的政策选取,但是,其研发效率却严重影响着跨国公司的投资收益以及东道国的政策力度。
表1 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