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思政课问题意识教学思想的历史探寻
人类有关问题意识和问题教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就已经有了问题教学的雏形。苏格拉底通过与别人的问答式辩论和对话,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反复诘问的方式来追求道德、知识和真理。苏格拉底相信,人们关于道德、知识和真理的观念及认识是内在于人本身的,这些思想观念和知识是人与生俱来的,只是通常没有被人们发现而已。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去发现这些知识、真理和道德观念,把学生的各种知识和观念激发、引导出来。因此,苏格拉底把自己的问答式教学方法形象地称为“精神助产术”。在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非常重视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社会、政治和人生问题,将其作为启发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道理的重要手段。当然,古代的这些问题教学方式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问答式教学方法上,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来讲,都无法与现代意义上的问题教学相提并论。而且自苏格拉底之后,随着知识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问题教学的方法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尽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式上的问题性是一直存在的,但却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及实践上的应用。直到近代以后,随着人们对实践问题的教育需要以及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问题教学才重新得到了关注和重视。与古代人们着重于主观观念问题的教育不同,近现代的问题教学理论大多关注的是对客观实践问题的教育需要。
现代意义上的问题教学理论和实践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对问题教学的研究。杜威出于对传统的以灌输和消极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为主的教条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批判和反对,从主观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立场出发,积极提倡学生从事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形成了著名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杜威在其所著的《我们怎样思维》和《民主主义与教育》等重要著作中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是一套以解决一定情境下的真实问题为基础,包含五个基本步骤的,较为完整的教育方法体系。杜威认为:“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思维就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的方法。因此,“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有学者将杜威的这一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概括为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执行相关计划和总结评价五个阶段。在这里,杜威把教学活动的过程等同于解决问题的经验习得与思维发展过程。
杜威的问题教学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性和启示性意义和价值,但由于杜威的问题教学理论过于经验地看待教育教学问题,把儿童行为的生物学规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机械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过分地重视学习性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忽视了间接经验和理论知识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缺乏其他理论和学科上的可靠支持和科学论证,也难以有效地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受到了很多的批评和反对。尽管杜威的问题教学思想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但它仍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问题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继杜威之后,对问题教学的相关研究在美国逐渐活跃起来。美国的问题教学研究与个人主义、人本主义传统相结合,使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改革和模式日益受到关注,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问题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者,如杰罗姆·布鲁纳、亚历克斯·奥斯本、帕内斯、托马斯、约翰·布鲁贝克等。这些研究者大多根据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发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并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认真地研究、分析相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素质和探究精神等作为基本的研究命题,并由此形成了他们各自更为系统和多元化的问题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模式,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教学理论,奥斯本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帕内斯的“问题多元化创造模式”教学思想,托马斯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布鲁贝克倡导的“问题课程”教学思想等。
其中,布鲁纳是继杜威之后又一位著名美国教育家。他继承了杜威强调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探索和发现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论思想,同时特别强调知识结构本身的作用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改组其知识结构的主体。他努力地寻求一种把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发现结合起来的问题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效率。而美国学者奥斯本的问题教学理论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目标,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新颖性和批判性思维作为基本教学手段,强调要形成一种以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为核心的创造性问题教学模式和过程。帕内斯汲取了奥斯本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理论,同时积极关注问题自身的价值,充分关注问题本身的创造性特征,以发现多元化、多层次的问题为中心,形成了问题多元化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托马斯则着眼于问题的确立、探索、解决的全过程,以“发现问题—提炼观点—辨析材料—解答问题”为基本环节,形成了“以探究贯穿教学过程”的问题教学模式。布鲁贝克的“问题课程”探究模式与其他的教学论不同,它不是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入手,而是注重课程的内在建设,将课程知识在系统性、整体性上整合成各种专题性问题(比如环保问题、贫困问题等),从而形成横向的专题性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总之,在这些问题教学论的研究者看来,“科学和知识的增长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既是已有知识之果,又是对未来知识的刺激与探究;在对问题的追问、探索、解决过程中,养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与此同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教育界也掀起了一场关于问题教学的研究热潮。在当时科技革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苏联教育界逐渐兴起了一股关于问题教学的研究热潮,形成了苏联的问题教学理论体系和流派,并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来看,这一问题教学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首先,在20世纪中期之前,苏联占据主流地位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讲解———演示例证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注重的是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这一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教条性和封闭性特点,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兴起,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尤其是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支撑。随着心理科学尤其是思维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苏联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展开研究,为问题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学科支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的问题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苏联问题教学理论和流派。
苏联著名的教育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列尔耐尔和马丘什金等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研究、倡导和创立现代问题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又以马赫穆托夫的研究最为系统全面,影响最大。马赫穆托夫是苏联问题教学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问题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包括《问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1972)、《问题教学》(1975)等。其中马赫穆托夫1975年出版的《问题教学》一书在苏联教育界被誉为“当代问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百科全书”。在马赫穆托夫看来,问题教学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发展性教学形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参与问题性教学活动、问题性任务和研究性作业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活动。马赫穆托夫对问题教学的研究探索和试验主要基于三个基本思路:“1)教学中,教师传授现成结论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结合进行,但应增强后者的作用。2)变重复熟记式掌握知识的原则为通过独立智力活动掌握知识的原则,后者应成为起主要作用的原则。3)以问题教学思想———它建立在辩证法、现代形式逻辑学、发展性教学理论、思维与活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为实施依据。”正是在这样一个基本设想之下,马赫穆托夫及其同事对问题教学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和研究。总的来讲,以马赫穆托夫为代表的苏联学者对问题教学的相关研究为问题教学理论提供了现代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等方面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使问题教学在各个具体学科的课程教学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与运用,同时对问题教学中的一系列重要因素和环节(如问题情境、问题心理、问题教学方法等)展开了更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现代问题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逐渐形成了苏联现代问题教学理论体系。
可以认为,以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形成的一系列较为成熟的问题教学理论和成果为标志,现代问题教学理论及其实践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现代问题教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尤其充分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因而也具有这两个方面的重要特点:一是现代问题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和科学方法论等理论的结合日益紧密,成为一门日益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二是现代问题教学理论与各门具体学科的结合日益紧密,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学科的问题教学理论及其实践成果。目前,问题教学已经是教育教学领域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教学以及基础教育教学等领域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课程,它的问题教学理论和方法无疑是从教育学中一般的问题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继承和借鉴而来的,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它的问题教学与其他学科和课程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从高校思政课的自身特点及课程教学的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立场出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教学应该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基础和导向,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现实问题,积极回应重大现实理论问题,强化思政课有效问题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应用,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向其思想品德转化的能力,努力构建适合高校思政课特点和要求的现代思政课问题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