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道情·子长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概述

子长道情的历史渊源

道情,本道教之乐,为道士所唱曲。唐代已有《九真》、《承天》等曲目,南宋开始有渔鼓简板伴奏,元人杂剧《岳阳楼》等剧均有道情插入。可见,元代已有道情流传民间。明清以来,流播甚广,有的仍以“道情”称谓。

民间传说,道情是终南山道人传来的。流传子长境内最早的剧目,为《赞八洞神仙》、《湘子出家》、《刘全进北瓜》等剧目题材,都以宣传道教教义为主要内容。以其唱腔结构分析,道情的好些乐句、乐段,与道教转道场道歌,如:《敬神上供》、《送鬼魂》等十分相似。其调式、调性也完全一致。只是道歌节奏简单,便于坐唱罢了。道歌中的请神、送鬼、念咒、颂经等曲目,都与道情惊人的相似。

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认为:道教音乐是道情音乐产生的最早,最直接的因素。

另据考察,陕北的东西两路道情,是以黄河为界取名的。山西在东,俗称东路;陕北在西,便称西路。山西临县一带的道情传入陕北(约在20世纪30年代),经陕北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加入,逐渐演变成陕北东路道情。陕北西路道情,产生于陕北中部的清涧、子长、延川、子洲(部分)这些操“丝丝腔”(即方言声母只有z、c、s,没有j、q、x)的县份(还有一种说法陕北西路道情产生于甘肃、宁夏一带)。就是说子长县是陕北西路道情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