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内容摘要从略
《知医必辨》指出:“五脏之病,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盖妇女以血用事、经带胎产数仿于血,以致“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肝为血脏,冲为血海而隶属于肝。肝性刚,喜条达,因“妇人固执,易于动气”,尤益致郁,造成肝失疏泄,气血失于调畅,冲任因而失调,则经带胎产诸疾而致变端丛生。近年来疏肝法在临床运用日渐广泛,已成为疏解枢纽、调畅气机的重要手段,现将笔者临床运用体会点滴述之如下。
一、膜样痛经(痛经案)
刘某,女,28岁,已婚,1983年12月10日初诊,自述“随月经初潮始,每次行经期间少腹呈持续剧痛,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结婚三载,痛经未改善”。末次月经为12月8日。经行不畅、经色略红、量少夹有瘀块、少腹两侧胀痛、腰臀酸楚、经前乳胀、胸闷不舒、舌苔薄黄、脉细弦数。西医诊断为“膜样痛经”,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气血瘀阻。治宜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方用寒郁通经汤加减,白芍15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白芥子6克、郁金6克、黄芩3克、香附3克、枳壳7克、益母草15克,日一剂,水煎服。另嘱,配服逍遥丸,下次经前来就诊,并测基础体温。1984年元月6日二诊,经水降临,乳胀减轻,心闷稍舒,余症缓解,舌脉同前,守上方去益母草、枳壳,加枣皮9克、山药15克、巴戟天9克,继进5剂,缓缓图之,以防余瘀未化。1984年2月28日因月经过期而来就诊,神疲肢倦、晨起有恶心感。查尿妊娠为阳性,年底顺产一男孩。
按:膜样痛经是痛经中比较严重的疾患。对以上病例,举证虽不甚详,然推其发病之由,必首因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所致,盖气随血行,气滞则血瘀而流行不畅,化火则血被煎熬而色暗藏块,血行即不畅通,故经将潮而先腹痛剧,肝循胸肋,郁甚则胸乳闷胀等。本方实为标本同治之法。方中黄芩清解肝经气分之浮热,丹皮清泄肝经血分之郁火,柴胡疏肝,白芥子辛散宣通,协同香附、益母草、枳壳,郁金以开郁调经止痛,当归、白芍以养肝血,后期减少化瘀之品,增山药、枣皮填补肝肾之精而养冲任,巴戟天辛甘温补肾元,从水中补火,综观全方、郁开火降、气舒血和、肝肾得滋,则经得快畅,故有孕之机矣。
二、慢性盆腔炎(癥瘕案)
唐某,女,27岁,已婚,1984年10月初诊。患者结婚三载,未曾生育,近年来两侧少腹时而胀痛,临经加剧,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经期后延,量少夹紫块,平时带下殊多,色黄质稠有腥臭味。两年前患者赴武汉某医院妇科检查为“慢性盆腔炎”“左侧输卵管炎性包块”“右侧附件有增厚”。屡用抗生素及中药调治罔效,病情依旧,形体日衰,神情困乏,便干溲赤,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症属肝郁气结,宿瘀内阻胞脉,温热壅滞,治宜疏肝化瘀散结,佐以清化湿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柴胡、白芍、白术各10克,丹皮12克,川楝、栀子、制香附、郁金各15克,生地、黄柏各12克,败酱草、土茯苓、红藤各20克,三棱、莪术、乌药各10克,日一剂,水煎服,守上方增损40余剂,诸恙减除,于1985年元旦4日来诊,已停经50余天,作小便妊娠试验阳性,患者欣然而去。
按:祖国医学中虽无盆腔炎之病名,但根据临床征象,可散见于中医妇科的“月经失调”“癥瘕”等门中,此案多由久婚不孕,思伤肝脾,疏运失常,湿热内蕴,不得外泄,循肝脉下注盆腔,湿阻气机,热上血络,造成湿遏热瘀之症。遵“热者清之”“郁者发之”之旨,选用柴胡、郁金疏解枢机,香附、郁金、乌药泻肝理气散结止痛,白芍、生地滋阴养血,白术扶中健脾以养血之化源,取土茯苓、郁金、红藤、败酱草、黄柏重在清热解毒,丹皮、栀子以清伏火,配三棱、莪术治以活血消瘀。由于药证拍合,一旦瘀消气通,经事正常,则自易受孕。
三、慢性乳腺增生(乳癣)
付某,女,42岁,教师,1983年7月30日初诊,诉经前乳房胀痛10余年,伴间歇性头痛5年。患者10余年来每值行经前10天起,即感乳房胀满疼痛,至临经时双侧乳房刺痛难忍、延至月经干净后一周消退。近3年来,发现右乳下方有一肿块,约3厘米×6厘米、质地中等推之可移,不红不肿,平素时有胀痛,经期尤感胀痛加剧,并心烦易怒、头痛,严重影响工作、休息及睡眠。舌苔白腻,脉沉弦而滑。辨证为肝木内郁、气血久积成瘀。治宜疏肝散结,佐以化痰软坚为主,方用自拟疏肝软坚汤加减:柴胡、桔核、香附各9克、郁金、当归、路路通、夏枯草各15克、昆布、海藻各12克,水煎服、日一剂,每在经前半月连服15剂。连服药两个月经周期后,乳房胀痛及乳房肿块明显减轻或渐消,头痛未作,心情较前舒畅,守上方增损继守一个月经周期,诸症渐减而向愈,乳房硬块已消,改逍遥散巩固余月,迄今已两年未见复发。
本案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乳癖”范畴,主要由于情志内伤、肝郁气滞,克犯中洲津液害化成痰、痰气互结、阻滞乳络、积结成块而致。故其治疏肝化瘀和软坚散结并进,以标本兼顾,方能切中病机,取效显著。
四、宫颈炎(白带案)
徐某某,女,30岁,于1981年4月初诊。自诉得带下病数年,近年病情逐渐增剧,曾中西医多方治疗,但病症多有增无减,痛苦异常,询其病情,白带如水,黄色而腥臭,多则如水流至大腿,终年用月经带,小腹坠胀、腰酸软、形瘦弱、精神疲倦、食纳差、性情忧郁、经常卧床不起,无法坚持工作,诊其脉沉弦无力、舌苔白薄。妇科检查:宫颈糜烂、其他未见异常,本证属肝郁不畅,脾虚湿热下注。拟用完带汤加味,疏肝健脾益气为主、兼清热利湿。投柴胡3克、香附6克、白芍15克、白术、山药各30克、薏苡仁24克、萆薢12克、土茯苓、败酱草各20克,经投上方增损36剂,症状与体征消失,改逍遥丸和参苓白术丸善后。
按:宫颈炎多属中医带症范畴,本案多由肝郁木横,乘侮脾土,脾伤及肾,中气无权,津液不能四布而下渗为带,其治重在“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疏肝之品”。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二味之甘,共起协同,以健脾土而扶其冲和之气,取柴胡、香附疏肝达郁,升提肝木之气,佐以白芍之酸以养血柔肝,使其柔而不滞、敛中有散。配土茯苓、败酱草、萆薢等旨在清下焦湿热,且必让湿有去路,故用薏苡仁以淡渗分清水气。观其全方、其配伍谨严,面面俱到,补中有散,升中有消,虽故疾竞获痊愈。
发表于《中医药学报》198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