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工作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城市,在珠三角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令人兴奋的。这里有这样一些事实是基本的和不容置疑的。第一,社会工作的发展为解决困难群体、脆弱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做出了贡献。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原来在社区中过着“挨日子”生活的老人,其生活的满足感、幸福感在增强。那些在街头流浪的孩子得到了真情的关照和关爱,离开了可怜和鄙弃的目光。广大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正在得到平等的关怀,增强了在异地他乡的城市生活的信心,至少在形式上他们的某些生存状态在发生所期望的改变。如此等等。实际上,在社会工作所到之处,是社会工作的关怀社会的价值、人们之间平等的理念,引导着服务行动,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运用,使这些服务之效果得以实现。第二,社会工作队伍的出现和服务的实施,正在帮助政府寻找一条通过提供服务来化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治理之路,这种体制机制方面的功能可能并非明显显示,但却是实在的。
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甚至是尖锐的问题。一些地方官员出于时限政绩的想法或急于求成,对社会工作的“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的效果持有怀疑。在具体工作上,社会工作也遇到一些复杂问题,对年轻的社会工作者造成挑战。比如,一些年轻的社会工作者有时对陌生环境下的复杂问题感到难以下手,对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不能像当地街道、居委会干部那样“快刀斩乱麻”、痛快了事。而这些有可能成为地方官员怀疑社会工作作用的理由,有时也被某些购买服务的竞争者当作贬低、攻击社会工作者的资料,还可能成为其他行当的学者批评的对象。社会工作者不能拒绝某些政府官员、基层干部和某些学者的批评,毕竟社会工作是为有需要的人士服务的,其服务应该得到各方的监督,甚至是比较苛刻的监督和批评。只有这样,社会工作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批评者对社会工作者的努力和工作还应该有包容之心,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工作和成长。除了一批岗位转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之外,现在大多数社会工作人员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虽然在学校接受过较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但是其社会经验还不足够。他们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炼、成长。政府和街道居委会使用社会工作者,不能像企业那样只招收熟练工人而拒绝提供岗前培训。企业招工人可以要求马上上手,顶起一个岗来。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它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政策,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要善于链接资源,开展服务。这些都不是一个熟练工人所能比拟的。社会工作需要在现实服务中成长。试想,今天在街道和社区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的干部们,不也是经过众多磨练才修成今天正果的吗?
另外,我们还需要从另外一个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今天的社会工作。这个角度就是社会转型、社会发展的要求。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说明,发展社会工作是现代化国家的选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分工,它在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整合、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在建立一种现代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建设是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的要求的。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要求社会工作制度是成熟的,制度的成长需要时间,这就要给年轻的社会工作的成长以必要的宽容。或者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思考:社会工作者在其理念指导下的专业服务是原有体制内力量能够做到的吗?社会工作开展的某些服务——比如对脆弱群体、边缘群体的接纳服务,对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的帮助和发展服务,是现有行政化组织完全做得到的吗?如果社会工作已经展示出它的优势,并且在未来发展中更会显示出其重要性,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支持它、宽容它、帮助它。当然,社会工作队伍一定要自重,努力学习和磨炼自己,以尽快承担起社会的重托。
各方要容得社会工作队伍的成长,社会工作队伍要切实努力;政府要制定恰当的社会工作发展政策。
(本文发表于《中国社会工作》2013年4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