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确定

根据前述运用应对气候变化指标体系分析的结果,河北省经济发展阶段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与全国相比也有些差距,因此河北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应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鉴于河北省经济大省地位,且近年来空气污染严重,河北省可承担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的减排任务。“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与全国的目标任务是一样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所设定的应对气候变化任务的合理性。

一 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确定

2009年11月25日,中央政府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订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加以落实。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合理确定全国各个时期的控制目标,也需要将全国不同时期的目标分解到各个区域。对于河北省而言,就需要根据全国的总体目标,科学选择和确定适合本省省情的单位GDP碳排放目标。

(一)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5%左右

1.目标设定

为确保实现提出的“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到2010年年底,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已下降19.1%,非化石能源比重已由6.8%上升到8.3%,相应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约21%。“十二五”期间,我国又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16%,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如果在“十二五”末如期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只要我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5%~16%,即可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5%的目标,达到我国自主减排目标的上限。

从应对气候变化指标体系来看,无论是经济发展阶段、技术因素还是资源禀赋,河北省都应承担比全国略低的减排责任。但同时河北省又是经济大省,毗邻京津,空气污染严重,则可能被要求承担与全国水平相同的减排责任。出于稳健原则,河北省可将2020年减排目标确定为比2005年下降45%。

到2010年年底,河北省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20%,比全国略高,若将“十二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7%(与全国“十二五”目标相同),“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仍需下降15.38%,才能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5%的目标。此目标略高于全国“十三五”目标。若将“十二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8%,“十三五”期间只要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6%左右,即可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5%的目标。

若按照河北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将“十二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9%,“十三五”期间只要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5%,即可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5%的目标。鉴于近年来河北省空气污染严重,可按上述指标值设定目标。

2.优点分析

如果河北省选择上述指标值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有很多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表明政府降低碳排放的决心和力度。选择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左右作为“十二五”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延续了“十一五”期间约束性节能减排指标要求,表明政府节能的决心和力度不变。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河北省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发布了《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河北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河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河北省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河北省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河北省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等法规或文件,并采取了加大淘汰落后力度,落实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自行实施“双三十”工程等措施,不仅产生了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体现了政府节能的信心和决心。0如果“十二五”期间确定将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左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约束性指标,可以给全省发出继续保持“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放松的重要而明确的信号。

(2)有助于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十二五”期间提出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左右的目标,与“十一五”期间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保持了连贯性和一致性,有利于“十一五”已有手段的延续。同时,有利于避免“突击式”短期行为,如有些地区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限制居民用电、责令高耗能企业间断性停产等。减排目标的持续性有利于减排技术的研发、碳排放市场的培育、节能减排人才的培养以及消费者低碳行为的转变等。

(3)有利于应对长期资源与环境问题。2011年,河北省能源消耗总量为29498.29万吨标准煤,且能源消费品种结构较差,煤炭占到89.61%、石油为7.73%、天然气为1.58%,水电为1.08%。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仅对能源供应产生影响,也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2010年,河北省碳排放总量为71631.30万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06%;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9.4万吨,在全国排在第6位,仅次于山东、内蒙古、河南、山西、江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4万吨,排在第2位,仅次于贵州;工业烟尘排放量为32.3万吨,排在第5位,仅次于内蒙古、河南、山西、辽宁;生活烟尘排放量为17.7万吨,排在第3位,仅次于辽宁、山西;工业粉尘排放量为32.1万吨,排在第3位,仅次于湖南、山西。因此,“十二五”期间提出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左右的目标,可以促使河北省在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显著消除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推进河北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潜在问题

当然,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目标定为45%,“十二五”末碳排放下降目标定为19%,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1)减排难度比“十一五”时期更大。淘汰落后产能是“十一五”工业节能取得显著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造成“十一五”碳排放大幅下降的原因。“十一五”以来,河北省紧紧围绕炼铁、炼钢、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焦化、制革、印染、铜冶炼、酒精10个工业行业,锁定落后产能淘汰目标和期限,持续采取“铁腕”措施力促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力推进全省工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随着“十一五”工业节能目标的实现,企业的落后产能也大部分被淘汰,因此,“十二五”期间继续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节能和降低碳排放的空间将十分有限,如果继续关停落后产能,被关停生产能力的单机规模将有所增加。而且,对于河北省大中型企业,吨钢可比能耗在2007年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泥综合能耗也早已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节能的空间有限,这无疑增大了“十二五”期间实现碳排放目标的难度。

(2)减排率过高,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碳排放量和国家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当前中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碳排放量适当增长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我们也应控制并减少碳排放。从1990年到2010年,中国产出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55%,而发达国家下降了35%,世界平均水平是15%。1990~2010年,河北省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2.2%,虽然略低于全国水平,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

(3)减排速度过快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碳减排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分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导性制度变迁两种。苏联和中国制度变迁的实践表明,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具有破坏性的,最起码在早期是这样。碳减排方式的制订既应该包括强制性的也应该包括诱导性的。但是,从“十一五”节能减排实践来看,强制性的措施起主导作用,如淘汰落后产能、限产限电等,而诱导性的措施如技术创新等在短期内发挥作用空间不大。如果减排率过高,肯定还是强制性措施起主导作用,这样必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

(4)经济结构对减排带来巨大压力。由于历史原因,河北省经济结构偏重,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在50%以上。2011年,按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排名,河北省排在全国第7位,仅低于山西、河南、内蒙古、青海、辽宁、天津;按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来排名,河北省排在全国第6位,仅低于广东、天津、上海、河南、山西,具体见图2-7。

图2-7 2011年各地区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工业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从工业内部来讲,2011年河北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而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90%左右。但高耗能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且在技术上具有优势,2010年前4个月,河北省烧结工序能耗水平最好的企业是宣钢(42.55千克标准煤/吨),比太钢(41.78千克标准煤/吨)高5.21%;焦化工序能耗水平最好的企业是唐钢(98.75千克标准煤/吨),比南昌(54.46千克标准煤/吨)高81.33%;炼铁工序能耗最好的企业是宣钢(367.93千克标准煤/吨)、邯钢(379.54千克标准煤/吨)、河北敬业(391.99千克标准煤/吨)和石钢(389.89千克标准煤/吨),分别比新余(359.60千克标准煤/吨)高2.32%、5.55%、9.01%和30.29%。因此可以看出,河北省结构减排的空间有限。

(二)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左右

1.目标设定

鉴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也可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目标定为40%。到2010年年底,河北省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20%左右,若将“十二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7%(与全国“十二五”目标相同),“十三五”期间只要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9.6%,即可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此目标与全国“十三五”目标相差太多。若根据河北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将“十二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9%,“十三五”期间只要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7.4%即可完成目标任务量;若将“十二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5%,“十三五”期间只要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1.8%左右,即可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的目标。若将“十二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4%,“十三五”期间只要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2.8%左右,即可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的目标。为了不和国家目标相差太多,以及不和“十二五”和“十三五”下降目标相差太多,可将“十二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5%,“十三五”期间下降目标定为11.8%左右。

2.优点分析

这样设定的优点在于可使减排目标更容易实现。更关键的是,可以留出一定缓冲时间,有利于河北省在碳减排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市场培育等多方面综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筹集更多资金,掌握更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利于解决银行坏账和就业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3.潜在问题

当然,这种设定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1)容易造成重视程度下降。“十二五”期间,如果将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从“十一五”的20%左右下降到15%左右,容易造成减排工作支持力度降低的负面印象,导致政府和企业对减排工作重视程度的下降,从而不利于“十二五”碳减排工作的开展和“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实现。

(2)同国家大力推进减排战略的导向不符。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国际社会对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外部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因此,河北省“十二五”减排目标的确定,必须与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协调。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还有一定的减排潜力可挖,作为重工业省份的河北,依然有可能成为减排的重点。

综上分析,河北省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的目标是选择40%还是45%,可以说各有优劣和利弊。但鉴于河北省经济大省和碳排放大省的地位,以及与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的协调和实现,河北省的碳减排目标确定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5%”,“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19%和15%可能更为合理。

二 河北省“十二五”“十三五”碳排放量测算

为了分析碳排放目标对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影响,我们根据实际,通过设定河北省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有可能实现的发展速度,并就既定经济发展速度下不同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目标进行了测算。

(一)方案一: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保持8.5%的速度

假定:“十二五”减排目标为19%,“十三五”减排目标为15%。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生产总值预期突破3万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我们假定“十二五”“十三五”河北省均保持8.5%的增长率。

如果将“十二五”减排目标设定为下降19%,则按照8.5%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15年河北省碳排放量将达到86770.7万吨,详见表2-14。这就是说,“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年均碳排放量增长将达3027.88万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3.90%。若按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来计算,减排潜力为47144.3万吨(133915-86770.7=47144.3)。

表2-14 “十二五”经济增长8.5%、减排目标下降19%

如果将“十三五”减排目标设定为下降15%,则按照8.5%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来计算,2020年河北省碳排放量将达到110911.89万吨,详见表2-15。这样,“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年均碳排放量增长将达4828.24万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5.06%。若按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来计算,减排潜力为90853.36万吨。

表2-15 “十三五”经济增长8.5%、减排目标下降15%

(二)方案二: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保持7.18%的速度

假定:“十二五”减排目标为19%,“十三五”减排目标为15%。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要翻一番,即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7.18%。假定河北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也按7.18%的速度增长。

如果将“十二五”减排目标设定为下降19%,则按照7.18%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来计算,2015年河北省碳排放量将达到81942.84万吨,详见表2-16。这就是说,“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年均碳排放量增长将达2062.31万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2.66%。若按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来计算,减排潜力为44318.04万吨。

表2-16 “十二五”经济增长7.18%、减排目标下降19%

如果将“十三五”减排目标设定为下降15%,则按照7.18%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来计算,2020年河北省碳排放量将达到98152.13万吨,详见表2-17。这样,“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年均碳排放量增长将达3241.86万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3.71%。若按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来计算,减排潜力为80666.9万吨。

表2-17 “十三五”经济增长7.18%、减排目标下降15%

三 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分产业目标确定

三次产业结构依据:2015年服务业比重为38%,2020年为40%;2015年第二产业比重为51.5%,2020年为50.5%;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9%。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生产总值预期突破3万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我们假定“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均保持8.5%的增长率。则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6104.29亿元(2005年不变价格),则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40.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443.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919.63亿元;三次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8%、10.3%。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9330.46亿元,则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36.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861.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732.18亿元。

在计算三次产业碳排放强度时,不能简单以2010年的碳排放强度4.116吨/万元作为比较基础,因为单位GDP碳排放量包括生活用能(即用总碳排放除以GDP),但按产业算的时候不包括生活用能(能源消费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用能),不包括生活用能的碳排放强度2010年为3.45吨/万元,则2015年碳排放强度为3.45×(1-19%)=2.80吨/万元,因此,如果不考虑生活用能,则2015年河北省三次产业的碳排放总量为73092万吨。三次产业排放量和总排放量之间的差异通过节约生活用能来完成。

2010年,河北省第一产业碳排放强度为0.7吨/万元,比2005年下降了28.5%;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为0.75吨/万元,比2005年下降了30%;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为4.94吨/万元,比2005年下降了32%。按照到2015年工业碳排放强度下降20%的目标,则可以假定到2015年: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19%[2],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8.5%,第一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8%[3]。通过计算,2015年第一产业碳排放量为2049.88万吨,第二产业碳排放量为63098.33万吨,第三产业碳排放量为7940.1万吨,三次产业碳排放总量为73088.31万吨。同上面测算的2015年河北省不包括生活用能的三次产业的碳排放总量73092万吨指标相比,这一结果可以说基本无差异(完全相等基本不可能),从而实现了在三次产业间的较好分解。

根据碳排放规划,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由于河北省空气污染较重,考虑按最高标准,则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为2.37吨/万元(不包括生活部分),根据8.5%的经济增长率,2020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39156.44亿元(2005年价格),2020年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3719.86.86亿元、19774亿元、15662.58亿元,所占比例分别为9.5%、50.5%、40%;2020年碳排放总量(不包括生活碳排放)为92800.76万吨。令第一产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率为5.6%,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率为15.5%,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率为5.8%,则2020年第一产业碳排放量为2626.43万吨,第二产业碳排放量为78341.76万吨,第三产业碳排放量为11828.5万吨,三次产业碳排放量总计为92796.7万吨,和规划目标92800.76万吨基本相等,从而实现了碳排放总量在三次产业间的合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