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河北省自然条件概况[1]

一 地理位置

河北省位于华北地区东南部,地处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东临渤海,北邻内蒙古、辽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南与山东、河南两省接壤,内环北京市、天津市,地理位置独特,地位突出。全省总面积为187693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487公里,海岸带总面积为11380平方公里,其中浅海面积为6456平方公里,海岛面积为8.43平方公里。

二 地形地貌

如图1-1和图1-2所示,河北省是全国唯一兼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湖泊、浅海等地貌的省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地貌单元排列整齐,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自西向北向东南排列,呈现典型的半环状阶梯形地貌特征。山地面积为70194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为57223平方公里、高原面积为24343平方公里、盆地面积为22709平方公里、丘陵面积为9068平方公里、湖泊面积为415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7.40%、30.49%、12.97%、12.10%、4.83%和2.21%。

图1-1 河北省地形图

图1-2 河北省地貌图

河北省内高原俗称“坝上高原”,分布于河北省北部,系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为1350~1600米,平均海拔为1400米左右,地形起伏不大,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山体浑圆并有较大的谷地形成。高原内部地貌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北部和南部皆以丘陵为主,东部地势较高,海拔为1600~1800米,相对高度为200~300米,以垄状高原为主,山坡较陡,在低山缓丘间有黄土分布,并有一些变质岩、花岗岩组成的残丘,还有一些固定、半固定的沙丘。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于该省的北部和西部,基本是由太行山和燕山两大山脉组成,丘陵区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东侧和燕山南侧。太行山区位于西部,是河北与山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由一系列“北北东—南南西”的平缓复式褶皱组成,与河北平原断裂接触,界线明显,山体由古老的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间盆地和谷地穿插其中,拒马河、唐河、滹沱河、滏阳河、漳河等河流发源或流经此区域,河流横切山体从而形成峡谷。燕山山脉属燕山沉陷带,横亘于北部,地势北高南低,呈东西走向,岩性复杂多样,山体由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灰岩组成。冀北山地大部分属内蒙古台背斜,仅南部边缘属燕山沉陷带,片麻岩、花岗岩大面积裸露,第三纪本区北部沿断裂线有大量玄武岩流露溢出。

盆地大多成因于构造断裂,周围多被低山丘陵围绕,内多河流贯穿,形成冲积平原或河谷阶地,边缘多发育有洪积冲积扇。省内较大的盆地分布在洋河、桑干河流域,在太行山、燕山和冀北山地,盆地和谷地穿插其间,较大的有阳原、蔚县、怀安、宣化、涉县、武安、井陉、涞源、遵化、迁西、抚宁等盆地和平山、承德、平泉等谷地。盆地和谷地底部,由于地壳活动和河流贯穿而形成河床、河漫滩和阶地。

平原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冲积物覆盖层较厚,一般为300~700米,地势不高,海拔多在百米以下,绝大部分低于50米。根据微地貌特征,平原可以分为山麓平原(山前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是重要的农业地区。山麓平原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东麓,由各河系冲积的山前地带洪积扇相连而成,坡度较冲积平原陡,土壤质地多为轻壤,土壤肥沃,水源相对丰富。冲积平原面积较广,系黄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海拔为5~50米,地势平缓,多数河流河床淤高形成地上河。滨海平原基本由河流三角洲、滨海沙堤和滨海洼地组成。海拔低于5米,地势低平,滨海平原土壤质地一般较黏重,滨海沙堤一般平行于海岸,土壤质地为沙质。

三 水文

如图1-3所示,河北省河流水系众多,按照河川径流循环形式,可分为直接入海的外流河和不与沟通的内陆河两大系统。海河、滦河、辽河属外流河,固安里河、黑水河等属内陆河。

图1-3 河北省水系图

资料来源: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滦河(包括河北沿海诸小河)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境内流域面积达4587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4.4%。较大的支流有小滦河、兴州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瀑河、青龙河等。

海河流域由潮白蓟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六大水系组成,省内流域面积为12575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7%。六大水系由北至南呈扇形分布,各水系汇集于天津附近后流入渤海。

辽河支流的阴河、西路嘎河、老哈河及辽东沿河的大凌河发源于河北省,东北部分别流入内蒙古及辽宁,省内面积为441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4%,为河北省最小的外流河水系。

内陆河位于河北省坝上高原,流域面积为1165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

四 气候

河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类型多样。全年平均气温介于-0.5℃至14.2℃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7月份。热源充沛,年日照时数为2355~3062小时,坝上及北部山区和渤海沿岸,是河北省稳定的多日照区。年无霜期为120~240天,年均降水量为3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坝上高原区气温低,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冀北山区雨量较多,属湿润半湿润气候;太行山区和冀东低山丘陵区夏季暴雨多,属半湿润气候;平原地区热量丰富,冬春季少雨,夏季降水集中,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滨海地区日照充足,风能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大,兼有大陆型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特点。

五 生态系统

河北省地处温带与暖温带地区,植被具有温带植物区系特点,同时由于处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植被区系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交替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和垂直性分布的规律。坝上高原植被以旱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发育为克氏针芽、羊草等组成的高原草原植被;太行山及燕山山地丘陵,主要发育由山杨、辽东栎、蒙古栎、白桦等组成的阔叶落叶林,由华北落叶松、油松等组成的针叶林,由虎榛子、胡枝子、荆条、酸枣等组成的灌丛等;平原地区原生植被是疏林草原。全省植被共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原、草丛、草甸、沼泽植被与水生植被、栽培植被8个植被型。

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该省基本形成了坝上防风固沙林、燕山太行山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体系,平原河渠林、道路林、农田防护林骨干防护林网,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自然保护区、草原自然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体系。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自然保护区增加到27个,其中属于国家级的有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达5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8%,全省森林面积为481.58万公顷,林木蓄积量为1.172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6%。

六 土地开发利用

图1-4为河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土地调查总面积为28265万亩,其中农用地为19624万亩,占总面积的69.4%;建设用地为2691万亩,占总面积的9.52%;未利用地为5950万亩,占总面积的21.05%。

图1-4 河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在农用地中,耕地为9476万亩、园地为1057万亩、林地为6633万亩、牧草地为1198万亩、其他农用地为1260万亩,分别占农用地的48.29%、5.39%、33.80%、6.10%、6.4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231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为181万亩、水利设施用地为1934万亩,分别占建设用地的86.10%、6.71%、7.19%;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有5145万亩、其他土地有805万亩,分别占未利用地的86.47%、13.53%。

七 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

(一)水资源

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4.7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20毫米,降水总量为13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为211立方米,均不及全国平均值的1/7,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在全国31个省区中,分别排在第27、29位。地域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海河领域多数三级河流干涸断流,部分陆域自然湿地消失。地下水超采严重,年均超采量达40亿立方米左右,沧州、衡水等平原地区已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2010年年底,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38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沧州为58.41米、衡水为60.59米、邢台中东部平原为56.89米。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27.77亿立方米,白洋淀蓄水量为0.6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比重大,现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75%以上,刚性强。河北省近一半的区域被纳入京津供水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压力较大。

(二)矿产资源

河北省矿产种类多,资源量较丰富;产地分别广泛,储量较集中。全省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156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25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9种。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有1157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有510处,占总量的44.08%。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地819处,年开采矿石总量近4.66亿吨,开采利用矿种110种,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水泥灰岩、玻璃石英岩、有色金属等矿产品生产基地。

河北省是全国主要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全国近代能源供应发展较早的地区,是国家确定的13个煤炭基地之一,包括开滦、峰峰、邢台、井陉、蔚县、邯郸、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8个大矿区和隆尧、大城平原含煤区,涵盖了除承德兴隆矿区以外的所有矿区。煤炭探明储量181亿吨,保有储量为152亿吨。境内有华北、冀东和大港三大油田,累计探明储量27亿吨。天然气储量有1800亿立方米。

(三)可再生能源资源

河北省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大,是全国重要的风电和太阳能产业基地。全省风能资源总储量为7400万千瓦,陆上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700万千瓦,近海技术可开发量超过4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以及太行山、燕山山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北部张家口、承德地区年日照小时数平均为3000~3200小时,中东部地区为2200~3000小时,分别为太阳能资源二类和三类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全省地热资源可采量相当于94亿吨标准煤,截至2009年年底,累计开发地热能井点139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156万千瓦。可利用的生物质能也较丰富,全省各种农作物干秸秆年产量为3600多万吨,除去薪柴、还田、养殖、造纸等已利用秸秆外,剩余废弃秸秆量超过1200万吨。全省林地面积为7100多万亩,可作为能源林资源的有2100万亩,林木枝条年可利用量达200万吨左右。

(四)旅游资源

河北省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是全国旅游资源大省。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和中国明清皇家陵寝3处世界文化遗产,有A级景区242处,其中5A级景区有4处,4A级景区有88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有40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座,旅游强县10个;共有星级饭店513家,其中五星级饭店有14家,四星级饭店有107家,旅行社共有11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