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外部性视野的研究

外部性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问题的一个绕不开的因素。根据之前对集聚经济概念的综述,我们知道,企业之所以选择集中在同一个地区,是为了从邻近企业中获得信息溢出、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增强企业的多样性以及本地产品的易获性。因此,本书所指的外部性主要是指正的外部经济,即指生产中正的外在效应,是一个生产者的产出或投入对另一个生产者产生的不付代价的副作用[3]。在本小节中,我们将梳理空间经济学对外部性的定义以及外部性在影响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中的重要作用。

马歇尔(Marshall,1964)在“地方性工业的利益”论题下,提出了产业集聚的三种利益,分别是:①“在同一种类的生产的总量很大的区域里,……高价机械的经济使用,有时也能达到很高的程度……辅助工业……为许多邻近的工业进行工作,也有利可图”;②“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需要有专门技能的优良的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③“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且似乎是公开了……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这些利益被Krugman(1998)称为“古典马歇尔外部经济的源泉”,并进一步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①市场规模效应,即指旺盛的本地市场需求能够有效促进厂商的专业化生产与分工,进而降低中间投入品的成本;②厚的劳动市场,即指为专业化的劳动力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改善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匹配度;③纯外部经济,即指互相接近有助于厂商之间交换信息,从而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其中,前两种属于金融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范畴,第三种则可归入技术外部性(technological externalities)范畴。

由于马歇尔分析的集聚外部经济产生于同行业内,因此也被称为行业内集聚经济。Hoover(1937)将集聚的外部经济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是指外在于企业但内在于同行业内的规模经济;另一类称为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es),是指外在于产业但内在于城市的规模经济。

有学者对地方化经济或城市经济予以进一步细分。如Henderson(1986)指出,与地方化相关的外部规模经济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分别是:①由于产业规模扩张引起的行业内企业具有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分工程度;②由专业化劳动力市场引发的规模经济降低了雇主—劳动者之间的搜寻成本;③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规模提高了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速度;④为特定产业提供专业化技术等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Henderson、Kuncoro和Turner(1995)认为,城市化经济本质上就是一个企业从城市的整体规模与多样性中获得的收益或好处。与城市化相关的外部经济包括城市地区具有更大的劳动力市场、更完善的生产性服务部门等。Quigley(1998)在归纳梳理有关城市化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由城市规模与多样性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归结为四个方面:即①生产的规模经济或企业内部的不可分性(scale economies or indivisibilities within the firm),如大规模企业生产;②生产与消费投入品的共享(shared inputs 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其中,生产投入品的共享包括专业化劳动力、向企业提供的维修、会计、法律和广告等服务;消费投入的共享则包括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供给等;③生产和消费的交易成本的节约,其中,生产层面交易成本的节约包括降低劳动者与雇主的搜寻成本,从而改善二者之间的匹配状况,消费层面交易则包括商业区降低了消费者搜寻适宜商品与购买的成本;④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的统计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如失业保险、资产重置市场(resale market for aseets),以及消费替代品;等等。上述四种规模经济如表2-1所示。

表2-1 城市规模、多样性与集聚经济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本地化抑或城市化经济,都具有循环累积因果特性。正如Mydal(1957)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新产业一旦出现在某个地区,就会通过需求、劳动力、产业关联以及各种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吸引同类企业在本地区发展壮大,如此不断累积循环,从而强化本地产业的集聚态势。”Hirschman(1958)进一步将这种累积循环效应分为投入关联与产出关联。他指出:“投入关联,也可称为派生需求或后向关联效应,是指每一种非主要的经济活动,将引起通过国内生产以提供那种活动所必需的投入的尝试……产出关联,也可称为前向关联,是指每种经济活动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对这种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产出的天然的最终需求,也是为了将这些特定的经济活动的产出作为投入运用于其他经济活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