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报发展壮大的通讯社
电报对于通讯社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通讯社是专门面向报社、杂志社、广播、电视等媒介机构发布新闻和信息的组织,它本身不向普通大众发送新闻。在视觉通信的时代就已经有通讯社的存在。法国的夏尔·哈瓦斯成立了近代第一家通讯社。
哈瓦斯先是在1832年成立了哈瓦斯事务所,然后在1835年发展壮大为哈瓦斯通讯社。哈瓦斯在各国都设有通信员,这些通信员将哈瓦斯从巴黎发来的新闻翻译成当地语言并进行编辑,然后再发给订阅的客户。最初订阅的客户以外交官、商人以及金融业者为主,而以发表评论文章为主的报社似乎对新闻不太感兴趣。
哈瓦斯通讯社堪称近代通讯社的鼻祖,因为后来与哈瓦斯通讯社并称为“欧洲三强”的另外两家通讯社的创始人都出自哈瓦斯通讯社,这两个人分别是保罗·路透和贝纳德·沃尔夫。前者以英国为据点成立了路透社,后者则以德国为据点成立了沃尔夫社。这两人一直到1848年末都在哈瓦斯通讯社中从事翻译工作。
通讯社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第一时间入手准确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通讯社可谓“八仙过海”。从邮递马车到飞鸽传书,全都被通讯社用来传递信息。日本作家广濑隆曾经在作品中提到,哈瓦斯用望远镜偷看视觉通信的编码来发送新闻,因为视觉通信的编码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只要有编码本就能够解读信息内容。如果广濑隆说的是真的,那么哈瓦斯肯定通过某种手段从政府手中拿到了编码本。
总之,在电报普及之前,通讯社会想尽一切办法尽早获得信息,因为这就是通讯社赖以生存之道。所以,当电报诞生之后,通讯社就立即将其当成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的手段,并且迅速采取了行动。
1849年10月1日,柏林与位于比利时边境的亚琛之间的电报线路开通。几天后,从哈瓦斯通讯社辞职的沃尔夫在柏林成立了沃尔夫电报事务所。他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利用电报发送新闻。与此同时,路透也从哈瓦斯通讯社辞职,并且在亚琛成立了通讯社。
1850年,巴黎与布鲁塞尔之间也开通了电报线路。路透发现,在布鲁塞尔和亚琛之间还没有电报线路连接。如果他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相距130千米的两地传递信息的话,就可以实现巴黎与柏林之间信息的高速交流。于是,路透利用飞鸽传书连通了布鲁塞尔到亚琛之间的线路,使巴黎与柏林之间能够快速进行信息交流。
但路透的这门生意并没有做太久,1851年初,亚琛和布鲁塞尔之间就开通了电报线路,巴黎到柏林之间可以完全通过电报交流信息。不过,这个时候路透结识了因为铺设电报线路而来到亚琛的维尔纳·西门子(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并且得知多佛尔海峡已经铺设了海底电报线路,这意味着伦敦和巴黎之间的电报线路即将开通。于是,路透在西门子的邀请下于1851年前往伦敦,踏上了建立世界顶级通讯社的征程。
路透遵循着“电缆到哪我到哪”的信条,跟着电报线路拓展业务范围,坚持收集与发送最新的消息。在上海与长崎之间开通电报线路一年之后的1872年,路透社就在长崎安排了通信员。当时,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长崎设有电报局,而路透社正是聘请了该电报局的电报员兼职通信员。
虽然路透社并非英国国有,但其收集到的信息仍然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因此,如果说电报线路相当于一个神经系统,那么在电报线路终端承担绝大多数信息收集与发送任务的就是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