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心书白话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时医三错

凡阴疽1及鬼邪着人2,或两眼内障,此三法皆出《内经》。其疮疽本于肾虚,为阴所着,寒邪滞经,依附于骨,故烂人筋,害人性命。其法必大补肾气,壮阳消阴,土得阳气,自生肌肉,则元气周流不侵骨髓矣。今则附入外科,庸医不知,反用败毒凉药,致元气虚惫而死者,多矣。(亲见一妇人患伏兔阴疽,形扁色白,大如覆盂,延3一艮山门疡医,连用清火败毒药四剂,不待脓溃,一泻而死。)

1 阴疽:多由气血虚弱、寒痰凝滞、内陷筋骨所致。表现为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全身阴寒等。

2 鬼邪着人:旧时指精神异常、神情恍惚等类似鬼魂附体之类的病变。

3 延:引进,请。

鬼邪着人者,皆由阴盛阳虚,鬼能依附阴气,故易而成病。若阳光盛者,焉敢近之。治法大补元气,加以育神,则鬼邪自然离体。病家不知,专求符4,此等外道决无灵验。或假手庸医,认为燥火,投以凉药,或清热化痰,致人枉死,良可悲哉。(世俗于轻浅小疾皆事巫祝,况鬼祟为殃,肯舍巫乎!加之医用寒凉,故尔愈者不易。)

4 符(fú lù):指巫医作法时所画的图形,相传可以祛病邪、役鬼神,亦称“符字”“丹书”。

眼生内障由于脾肾两虚,阳光不振耳。故光之短主于脾,视物不明主乎肾。法当温补脾肾,壮阳光以消阴翳,则目明矣。今则另立眼科,以成一家之技,只用凉剂,冰损元阳,致脾肾虚衰而死。殊不知一切病证皆有《内经》正法。后人分立十三科妄名,是以识见小者,专习一科,成一偏之见。譬之大海中认一浮沤1,综理未贯,动即伤生,悲哉!(予目睹京中来一太医院官陈某,自炫能开瞽目2,专以冷水冰伏,又以寒膏内陷。其人本领,实而火重者见效亦捷;若本弱元亏者,无不阴受其害。斜桥一盐贩之妻服膏半盏,腹即3痛。其夫强之服尽,大吐而毙。其夫一时惶急,从楼窗跃出街心。哭叫:陈太医药杀我妇!百种辱骂累及祖先,闻者无不寒心。笔此以见寒凉误人,并信耳不信目之戒。)

1 浮沤(fú ōu):水面上的泡沫。比喻变幻莫测的世事。

2 瞽(ɡǔ)目:瞎眼。

3 (jiǎo):同绞、,指腹中急痛。

[提要]

本段主要阐释阴疽、鬼邪着人及眼生内障三种病证的病机及误治。

[白话解]

阴疽、鬼邪着人和两眼内障,这三种病证的治法均出自《黄帝内经》。疮疽发病以肾虚为本,被阴寒邪气附着,导致寒邪阻滞经脉,附着于筋骨,所以筋肉腐烂,伤人性命。其治法一定是大补肾气,壮阳消阴,脾胃阳气充足,肌肉生长坚实,元气循环流畅,就不会侵犯到骨髓。目前,阴疽归属于外科范畴,庸医不知道上述医理,反而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寒凉药物,导致元气虚乏而死亡,这样的病例太多了。(我亲自看见过一位妇人在大腿部患有阴疽病,形状扁平,颜色发白,大小如倒置的盂,请了一位艮山门的疡医,连续服用四剂清热解毒的中药,还没等到脓肿溃烂,患者就因泄泻过度而死亡了。)

但凡鬼邪着人,都是由于阴盛阳虚,鬼才能依附于人体阴气,这样就容易得病。倘若阳光充盛,鬼怎么敢靠近呢?治法应大补元气,同时培育精神,这样鬼邪自然就会离开人体。患者不懂得这些道理,专门去求道符治病,这样的外行方法肯定不会见效。有的人求助于庸医,庸医认为疾病缘于燥火,使用寒凉药物,或者清热化痰,导致病人枉死,实在可悲啊!(当世之人有一些轻微的疾病都会去请求巫术,况且这些巫师利用鬼怪作祟治病已经泛滥成灾,怎么可能会不用道符呢!加上医者使用寒凉药物,所以能治愈的实属不易。)

眼生内障多由于脾肾亏虚,阳气不能振奋。所以,看不清楚远方责之于脾,视物不清楚责之于肾。治法应当温补脾肾,壮阳消阴,眼睛就会明亮。现今将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分科,医者只知使用寒凉药物,伤损人体元阳之气,导致脾肾虚衰而死。医者竟然不知道一切病证都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后世之人,妄自将疾病分为十三科,导致见识短浅之人,专门研习一科,形成一己偏见。就好像在大海中认定了一个泡沫,医学整体理论都没有贯通,一治病就会伤害性命,悲哀啊!(我亲眼看到京城来的一位太医陈某,自己炫耀能治疗瞎眼,专门用冷水冰敷患部,又用寒凉的药膏内服,导致病邪反陷入里。这位医者的治法,对于形体壮实、火热很盛的患者见效很快;如果患者本来就体弱元气不足,肯定会受到阴寒药物的毒害。斜桥旁有个盐商的妻子服用药膏半盏后,她的肚子便疼得厉害。她的丈夫强迫她把药服完,大吐之后便死掉了。她的丈夫一时惊慌着急,从楼窗一下跳到街心。哭喊着:“陈太医用药膏杀死了我夫人!”各种辱骂的言语连祖先也不放过,听的人没有不觉得寒心的。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以见寒凉药物贻害于人,并对听信道听途说、不相信眼见者提出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