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意义
拙著《森林帝国》或有益于学术探讨:
(1)就清史而言,对“赫图阿拉之问”,即“历史之问”,以森林文化形态为文脉,论述森林文化历史演进,及其文化统合轨迹,做出文化解答。这里,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以地理要素及其社会要素为基础,既包括生产和生活的形态,又包括物质和精神的样态。但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文化碰撞,争战厮杀,人民付出之代价,可谓极其惨烈!
(2)就中国史而言,将中国历史自商周以降三个千年,概括为五大文化形态—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统合、演进的过程。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既可以是阶级、族群、宗教、君王等,也可以是文化。历史舞台主角的转换,哪有仁慈和善良?实质充满野蛮和残酷。
(3)就森林文化史学而言,首次提出森林文化的概念,即森林文化是指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域的族群,人与森林暨人与人在互动中所产生的文化形态,它包括物质与精神的、自然与人文的,称作森林文化。
(4)就东北亚乃至全球历史而言,提出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的课题,主张重视森林文化在中国、在东北亚和在全球历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在东北地区的同一纬度带上,存在着一条森林文化带,这一范围内的各个地域、各个族群,不仅文化相似,而且命运相通。
(5)就满洲森林帝国而言,其“三祖三宗”—清太祖天命汗努尔哈赤、太宗崇德帝皇太极、世祖顺治帝福临、圣祖康熙帝玄烨、世宗雍正帝胤禛、高宗乾隆帝弘历等,经过约二百年的奋争,才统合了中华各民族—中原汉族和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中华各区域—中原地区和东北、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才开创了大清帝国。作为大国的政治家,都想将中华治理成统一强盛的伟大国家,但只有少数杰出政治家善于充分利用多种统合因素,得以实现。
这就是本书问题缘起和格物求知的历程。《森林帝国》之全书,纵向以森林文化统合为脊骨和梁架作经线,横向以时间和空间的演变与交合作纬线,分作十三章,按照森林文化统合、演进的轨迹,依据森林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高原文化、海洋文化等碰撞、统合的历史,进行历史与逻辑的阐述,并以论文《森林文化之千年变局》作为附录。
书中配有彩色插图,书后附以《经眼相关著作书目》,利于查阅,方便读者。
仅以上面文字,作为本书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