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书
信辅对书的热情始于小学时代。开启这份热情的是放在父亲书箱最下面的帝国文库版《水浒传》。顶着硕大脑袋的小学生信辅就着昏暗的灯光,翻来覆去地读那本《水浒传》。哪怕没打开书看的时候,他都在想象那替天行道的大旗、景阳冈的老虎、吊在菜园子张青家房梁上的人腿。想象?——想象其实比现实更像现实。不知多少次,他提起木剑,在悬挂着干菜叶的后院与《水浒传》里的人物——一丈青扈三娘、花和尚鲁智深缠斗。这样的热情一直掌控着他,三十年来从未间断。他记得自己曾屡屡彻夜读书。桌前、车上、厕所里——有时走在路上都要如痴如醉地看书。《水浒传》的热情过去以后,他自然再没提起过木剑。在书的世界里,他一次次欢笑,一次次哭泣。这就是所谓的变身,变成了书中的人物。他就像天竺的佛陀一样,经历了无数前世。卡拉马佐夫兄弟、哈姆雷特、安德烈公爵、唐璜、恶魔梅菲斯特[1]、列那狐[2]——并且有些前世还经历了不止一次。现在,一个晚秋的下午,为了讨点零花钱,他来探望上了年纪的叔父。叔父出身长州荻市,他故意在叔父面前大谈特谈维新大业,上至村田清风,下到山县有朋,把长州出身的维新人士夸了个遍。而实际上,这个面色苍白,假作慷慨激昂之态的高中生,当时不再是大导寺信辅,而是变身为于连——《红与黑》中的主人公。
这样的信辅理所当然地从书中学习一切,至少他没有接受任何完全与书无关的知识。事实上,他不会为了了解人生而去观察街头的行人,反倒是为了观察街头的行人而去了解书中描绘的人生。这或许是一种了解人生的迂回策略吧。然而,街头的行人对他来说只是陌生的路人,为了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虚荣,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尤其是读诞生于世纪末欧洲的小说、戏剧。在书本的冰冷光芒里,他终于看到了展现在眼前的人类喜剧,哎呀,或许也看到了自己不辨善恶的灵魂。他的发现不仅限于人生,还有本所众多街巷的自然之美。他爱读的几本书——特别是元禄时期的俳谐,给他观察自然的眼光增添了几许敏锐。读完这些书,他看到了本所的街巷未曾让他看到的自然之美——“京都附近的山”“郁金香花田的秋风”“海面落下阵雨时的片片风帆”“隐入暗色的夜鹭鸣啼”。“从书本走入现实”一向是信辅信奉的真理。前半生里,他喜欢过几个女孩,可她们没有一人教会信辅何为女子之美,至少没有让他明白书本以外的女子之美。信辅从戈蒂埃、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那里,了解了睫毛的影子落在透光的耳朵、脸颊上的美。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信辅认为的女子之美。要是没从他们笔下学到这些,也许他看到的就不是女子,而是雌性……
不过,贫穷的信辅终究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想读的书。让他得以勉强挣脱此等困境的,一是图书馆,二是租书店,三是他遭人非议为吝啬鬼的节俭。面朝大水沟的租书屋、租书屋里善良的老婆婆、老婆婆另外鼓捣的花簪手工活——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老婆婆相信终于上了小学的“小少爷”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而这个“小少爷”不知何时学会了一边装作找要租的书,一边偷偷读书。他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二十年前尽是挤挤挨挨的二手书店的神保町大街,二手书店屋檐受阳光照射的九段坂斜坡。不必说,当时的神保町大街既不通电车,也没有马车。他——十二岁的小学生,就把便当和笔记本夹在腋下,为了去大桥图书馆,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走过无数次。从大桥图书馆到帝国图书馆,路程往返加起来有一里半。他还记得帝国图书馆给予自己的第一眼感受——高高的天花板让他恐惧,大大的窗户让他恐惧,无数人坐满无数张椅子的景象让他恐惧。幸而去了两三次以后,恐惧的感觉就消失了。他一下子对阅览室、铁质楼梯、书目箱、地下食堂产生了一股亲近感,其后又对大学图书馆、高中图书馆产生了亲近感。在这些图书馆里,他借阅了不知几百本书。而在借来的书中,他又深爱着不知几十本书。然而他所爱的——凡是不问内容如何,单爱书本身的,几乎全是他自己买来的书。为了买书,信辅从不去咖啡店。可他的零花钱自然常常是不够的。为此,他每周给上初中的亲戚上三次数学课。如果钱还不够,就只能无奈卖书。然而即便是新书,卖价也不可能超过买时的一半。并且,将多年珍藏的书卖给二手书店于信辅而言是一个悲剧。某个下着细雪的夜晚,信辅一家家逛神保町的二手书店,在其中一家店发现了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它不是随便的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身沾满翻阅后的污迹,正是差不多两个月前自己卖出去的那本。信辅久久站在店门口,又一次来来回回地翻完了这本旧书。越看怀念之情越盛。
“这本书多少钱?”
才在店前站了十分钟,他已经拿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询问二手书店的女店主。
“一日元六十钱——给您优惠点,一日元五十钱。”
信辅想起来,自己这本书只卖了七十钱,好不容易才把价格砍到两倍——一日元四十钱,最后把书买了回来。雪夜的路上,家家户户和经过的电车都静悄悄的。他跋涉在这样的路上,回遥远的本乡,途中不断摩挲着怀里钢铁色封皮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同时口中又连连嘲笑着自己……
注释
[1]歌德所著《浮士德》中的恶魔角色。
[2]列那狐: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里的狐狸。歌德叙事诗《列那狐》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