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屠杀
此时吴应熊骑着一匹白色战马,浑身肌肉紧绷,随着马身的摇晃,艰难地抓住缰绳。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中,更是激动得脸色红涨,甚至连呼吸都有些困难。
这是穿越以来,吴应熊第一次跟着骑兵大部队冲锋,也是他自己强烈要求要参加的,说不紧张,那是假话。
虽然只有区区二十骑,但真正跑起来,却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特别是骑着四脚巨兽,居高临下俯瞰行人的感觉,颇有“天下皆蝼蚁,唯我可称雄”的豪迈。
山贼已经发现了他们,正拼命往回跑,这也意味着,需要提升战马速度,准备冲撞敌人了。
骑兵冲锋,不是一开始就全速奔驰,而是在临近冲锋前,才会抽打战马吃疼,借助战马速度提升冲撞力。
薛巴日看到吴应熊因为紧张而涨红的脸,咧着嘴大声喊道:
“深呼吸……”
马蹄声响太大,不大声吼叫,根本听不到其他声音。
十几二十骑的小战斗还好,靠吼尚能指挥。
但如果是四五十骑,乃至上百骑的马军作战,就必须得依靠号角了。
看到保护在自己身边的杨由功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倒让吴应熊有些不好意思地抓抓头,用力地深吸了几口气。
慢慢地,呼吸顺畅许多,脸色也渐渐正常了下来。
但胸膛里那个心脏,依然不听使唤的拼命跳动。
“杀多几次就习惯啦。”
薛巴日哈哈一笑,回过头抽出长枪,大声喝令:
“止许直前,不许下马割首步战,加速、加速!”
随后猛踹马腹,胯下战马感到主人指令,四肢发力,蹄扬地离,把整个马队的速度都带动起来,准备最后的撞击。
薛巴日是汉化蒙古人,其父是吴三桂麾下游击薛喇出(亦唤“血喇出”),在顺治年间因老病退养。
这些年,薛巴日承继父职,一直随侍在吴应熊身边充当侍卫,但比起同样父亲是以游击职退养、汪煌之子汪士荣就差多了。
三天两夜的亡命奔波,身心已是疲惫不堪,又半道遇上毛贼拦路抢劫,本来就憋着一股气,现在终于有机会能好好地杀上几人,发泄发泄这股闷气。
这支二十人的小马队,在雨点般的马蹄声中,饥渴、寒冷、烦躁、压抑、紧张、亢奋,各种不安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前方的敌人越来越近,冲撞厮杀的血腥也即将到来,马队除了战马的踢踏声外,竟无一人说话。整个马队气氛也诡异得可怕,犹如暴雨来临前的死静。
忽然,马队中爆发出一声呐喊,压抑地情绪再也抑制不住。
“呼荷……”薛巴日高举武器,从憋满闷气的胸腔里爆发出一声惊天动地地呼喊。
一时间,所有骑士无不热血沸腾,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叫激起了全身的斗志,纷纷举起武器,仰天长啸。
“呼荷,呼荷……”
来自草原熟悉的呐喊,点燃了辽人骨子里的热血;发自肺腑的嚎叫,在这一刻,将所有恐惧、惊慌、烦闷、郁气全部喷发出去,一瞬间化为云烟,荡然无存。
吴应熊被这气氛所感染,也学着众人举起武器,张大嘴巴,迎着呼啸的北风,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的尽情吼叫着。
这种美妙感觉,竟比起二八妙姝的纤纤细腰,更加令人着迷。
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纵使战争如此残酷,却依然抵挡不住男人梦萦中的向往。
“杀……”
吴应熊高举长枪,双眼腥红,乘御白驹,如饿虎下山,猛扑已经溃逃的山贼。
刺!拔。
刺!拔。
数十名溃逃的山贼被一一捅穿胸膛,扑倒在雪地上,脸上的惊颤说明了他们被屠杀前的懊恼与恐惧。
骑兵跟在山贼后面追杀,根本不需要任何技巧,甚至连武器都可以不用,直接凭借高大的马身,强撞过去就行。
二十骑对阵仓皇退遁的步卒,没有一丝悬念,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屠杀。
不到一刻钟,除了早先跑开的逃奴还跪在路旁瑟瑟发抖,以及零星几名命大的山贼,已经没有其他站着的人影。
骑兵们经过这场短暂的屠戮,一口郁气也随着鲜血的迸溅,尽情的宣泄了出来。
“哈哈哈……”
横尸遍野的雪地上,突然爆发出一阵响彻云霄笑声。
战争太压抑了,遍地都是死亡。
原本和你说说笑笑的战友,在下一刻,就可能身首异处。
在这种不知下一刻是生或死的未知下,士兵们需要在趁活着的时候,抓住机会尽情享受、尽情宣泄心中的烦躁:
抽烟、酗酒、吃肉、赌钱、女人、屠杀……就是那时候最好的发泄方式。
如果没有及时宣泄放松,那接下来就是打架、角斗,甚至是……营啸!
吴应熊看着这群汉子在屠戮后放肆的哄笑,心中却是无比沉重。
他读过史,知道兵卒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情的机器,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需要吃喝玩乐,需要宣泄放松。
他也见过后世那支秋毫无犯的子弟兵,但是却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让这群从战场上刀头舔血的兵卒,不要对百姓们造成痛苦。
这不是简单的善与恶,而是随心而动的人性。荀子,足足赢了孔子2000年。
兵卒苦,百姓更苦。
“世子,干得不错!”薛巴日大大咧咧地向吴应熊走去,伸出双臂,准备以蒙古人最尊贵的抱见礼,来表达对吴应熊勇气的认可。
忽然,不知从哪伸出一只大手,紧紧地抓住他的右臂,扭头一看,只见吴应熊的侍卫长杨由功正凝视着他,意味深长地说道。
“世子乃王爷血脉,自然像王爷一样勇猛。老薛帅当时在王爷麾下,想必也有提过吧。老薛,你我身为家下人,当为主人贺,为我们少爷贺,你说对吧?”
杨由功出身不凡,是吴三桂已故副将杨珅之侄、杨延先(注:)之从弟,从小就跟在吴应熊身边护卫左右。
在看到薛巴日的举止时,杨由功已经反应过来他要干嘛,立即出手制止他。
而且言语之间,多次暗示上下尊卑,避免做出僭越之举。
薛巴日被杨由功这一制止,头脑还没转过来,就听见杨由功开始起哄欢呼:
“少爷威武!万胜,万胜……”
众侍卫见状,也不管杨由功喊什么,也是跟着一同欢呼,“万胜”之声响彻云霄。
薛巴日再傻的人,也明白了杨由功的意思,更是知道,唤世子是公,叫少爷是私;公的关系,又哪有私的亲,这是杨由功在给他台阶下。
随即薛巴日更是顺着杨由功给的台阶,哈哈笑道。
“杨头说得对,咱们少爷文武双全,当为少爷贺!”说罢,薛巴日向吴应熊抚胸躬身。
“少爷威武,巴日诚服!”
吴应熊从现代穿越过来,还没完全适应古代的尊卑有序,一开始还没有觉得薛巴日的行为有哪些做得不对。
等细细回味之后,才不由感叹道:古人不傻啊。
“好!”
吴应熊主动走了过去,用力地抱着薛巴日和杨由功的肩膀。
“我平西健儿皆英雄也!”
又指了指那群提着刀、准备把跪在路边逃奴一个个斩杀的侍卫们:
“别杀了,都是一群苦命人,让他们带路,进寨!”